對人工盤煤的幾點思考
火力發電已有130年的歷史。隨著科技的進步,火力發電廠的生產能力、管理水平、高產低耗指標等都有著長足的發展,而且在不斷地提高和完善當中。但至止上世紀未,幾乎所有的火力發電企業對庫存盤煤的方式仍然世襲百年的傳統——人工盤煤。
所謂人工盤煤,就是每月底,由幾個部門抽出人員(往往是策劃、燃料、財務、審計等),先對煤場進行推土機整形、人工拉皮尺、計算數學模型、得出體積、再乘以煤的密度、算出重量、填寫報表。一般而言,這種數據結果往往與實際數量的誤差在7%左右。可天長日久,更多的企業只是憑經驗,目測一下煤場,估計一個數據直接填寫報表,其實際誤差是可想而知的。
進入本世紀后,國內市場上相繼出現了幾種與之相關的產品,其中不乏有自動化程度高、速度快、誤差小的好產品,但推廣和普及都不理想。眼下采用非人工盤煤方式的企業還不足10%。究其原因,有以下幾種因素:
一、 認識因素
很多企業的相關人員,甚至包括廠級領導認為,燃煤進場時有軌道衡、入爐前有皮帶秤,至于庫存數是否準確,關系不大,“反正肉爛在鍋里”。初聽似乎有理,可仔細分析,還是經不起推敲:且不說軌道衡與皮帶秤本身就存在著正負誤差,二者計量的煤在時間上就有差異(如干煤進場、濕煤入爐,揮發、自損等因素),再者煤本身有著太復雜的特性,存放時間的長短、密度的大小、天氣的變化等,對其數量的變化都有著深刻的影響。無奈一些企業一直被“關系不大”的認識誤區所籠罩。
二、 體制因素
在五大集團未設立以前,幾乎每個火電企業的廠長都有降耗任務,有的為此設立了“廠長煤耗”。能否降耗是一回事,爭取降耗的獎勵卻是另一回事。庫存煤的數量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多的時候就多報,需要少的時候就少報,主動權在握,獎金和福利就有保障,因此,庫存煤數量不能弄得盡人皆知。這種因素即便是五大集團形成后的今天也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這是國有企業體制天然的缺陷所致。
三、 管理因素
相對于安全生產、提高經濟效益而言,庫存盤煤問題實在無關緊要,雖然每月終都有麻煩的時候,甚至出現部門間扯皮現象。可企業要做的事太多,安全設施、技改項目、大修計劃等都不能一一落實,在這類小事上花一筆錢是很不劃算的——這是很多企業的普遍想法。殊不知建立一個現代化企業,從整體上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是需要每個環節都要與之相匹配的,況且庫存燃煤的數量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成本核算,直接反映到企業經濟效益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不上一定層次,整體要求不達到一定標準,就很少有人意識到庫存盤煤的重要性。
四、心理因素
本世紀初,有商家率先引進美國激光測距儀應用到火電企業的庫存盤煤中。部分企業喜出望外,這下可解了燃“煤”之急,紛紛購進。后來才發現它并不是理想的盤煤用具。因為在煤的密度問題(世界難題)未解決前,要對堆積如山的燃煤進行盤點的唯一方法就是測算其體積。然而該測距儀用其測距十分準確,用其測體積的確有些勉為其難,要對煤的表面特征用激光打點的原理測出全部體積,其工作量可想而知,況且其精度的高低受操作人員工作態度的影響。因而早期購置該產品的企業要么湊合使用;要么束之高閣,再次回到人工盤煤的方式上。因此一些企業再聽到什么盤煤儀時,心有余悸,不再相信這類產品,其實是因噎廢食。
解決人工盤煤的必要性
一、 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每一個發電企業必將是獨立的法人或核算單位。五大集團的格局形成后,全面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已經提出了客觀要求。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投資者權益的保障、企業競爭能力的加強都不允許“肉爛在鍋里”的現象繼續;成本核算、財務報表的真實與否直接牽系到股東的利益和企業的生存狀況。看似小問題的庫存盤煤,可能造成企業管理上的大漏洞。要適應電力改革的發展,必須防微杜漸,從基礎工作抓起,每一個環節都應該有據可依、有章可循。燃料在火電企業的生產成本中占70%以上,對燃料的各個環節進行科學的管理無疑是現代企業制度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競價上網的需要
廠網分開已經定型,競價上網指日可待。企業的電量能否上網,以什么價格上網終將是決策者們要面臨的現實。不敢想象,如果明知自己電量的單位成本核算不準,如何應對競價上網?以裝機容量120萬機組的火電企業為例,按最低警戒庫存量應該在8.4萬噸,假設月終人工盤煤的誤差在5%,那么就有4200噸煤的誤差,如果按240元/噸計,當月就有100余萬元資金在財務報表上是不真實的,無論是庫存量、誤差率、還是煤的單價,這些都是保守估計。如果從宏觀上看,全國有近600家火力發電廠,每月都面臨庫存盤煤問題,僅此一項的誤差怎么也得以億元計。這對競價上網的影響因素顯然不可低估。此類問題不解決,上網電價的成本豈不成了假成本?
三、企業自身的要求
每月的庫存盤煤,對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來說,是艱難的一天(有的不只一天),耗時又費力,意見還難以統一,都有考核指標,誰說了也不算,沒有客觀標準,還不排除有少數企業的少數人在中玩貓膩現象。未來的發電企業,人員定編越來越少,管理越來越規范,煤資源越來越緊張。對于這種每月必須履行的庫存盤煤,必須要有科學、準確、客觀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只有這樣,才能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
最近,溫總理對全國開展資源節約活動作出重要批示,稱其意義重大。到2005年,我國的裝機容量將達到4.8億千瓦,屆時年耗燃煤將達七、八億噸,電煤庫存應在3000萬噸左右。在庫存盤煤方面,每提高一個點的準確率,就有上億元的資金真實地反映在帳面上。歷年來,庫存盤煤方式之所以從未引起任何部門的重視,這是人們的慣性思維所至,“煤不值錢”、“關系不大”、“肉爛在鍋里”等,事實上煤價已由幾十元一噸上升到幾百元一噸,而且還將上揚。近年的“煤荒”愈演愈烈,我們必須重新正視煤的價值,特別是以煤為首要生存條件的火力發電企業更應對其有全新的認識。它的每一個細節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到我們的未來,關注和重視庫存盤煤工作,應該納入有關部門和領導的議事日程。
目前國內的幾種盤煤產品介紹
目前國內市場上主要有三類盤煤產品。一是上述美國產激光測距儀,近年有所改進,主要辦法是在測距儀的基礎上配上地圖星水平角度測量儀。該系統本來是用于野外勘測,其特點是不需要載體,較靈活,售價較低。但用在盤煤上仍然存在精度的高低受操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影響,即人為因素較濃。二是東北某公司盤點系統,其工作原理是對煤場表面特征進行激光掃描,特點是在掃描范圍內其精度較高,但存在掃描不全的問題。三是華中某大學開發的自動測量系統,其工作原理也是激光掃描,特點是量身定制,精度能達到99%以上,無死角,系國家863項目內容,科技部創新基金資助成果,通過了國家測繪局的專家鑒定,有完整的知識產權,但價格略高于前兩種。http://www.whtlhgdq.com/dnjljc/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