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鍛壓行業大而不強將制約制造業水平
|
(發布日期:2007-4-16 14:01:23) 來源: |
![]() |
|
中國鍛壓協會名譽理事長李杜釗日前表示,我國鍛壓行業大而不強,將影響制造業的競爭力。
在國民經濟生產和國防建設中,鍛壓行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為各種機械產品和軍工裝備生產各種重要基礎零件。鍛件的質量直接決定主機的性能、整機質量、使用壽命、安全性和可靠性。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各種鍛壓設備40000臺,年產鍛件約370萬噸,其中自由鍛件100萬噸,模鍛件270萬噸,產量已居世界首位。
李杜釗說,我國鍛件產量雖已進入世界生產大國,但還不是鍛件生產強國,設備構成、等級、技術水平和所生產的鍛壓件品種、精度、工藝水平與國外相比有很大差距,尚需要改進提高。
首先,現在我國大型自由鍛件生產處于“過剩”與“短缺”的雙重壓力,一般性大鍛件供大于求,對技術含量和質量要求很高的大型自由鍛件,如百萬千瓦汽輪機高中低壓轉子、特大支承輥、大型高溫高壓容器筒體等,生產能力低或不生產尚需進口。在汽車鍛件方面,現卡車用模鍛件全部由我國自己生產,還接受國外訂貨,但轎車模鍛件由于車型的知識產權不在我們手中,大部分仍需進口。
其次,鍛壓設備性能和輔助設施的自動化、機械化水平偏低,影響鍛件產量和精度,尚需不斷提高。例如,我國熱鍛模壽命一般在4000~6000件,主要受工藝設計、鍛造設備、加熱、潤滑等因素影響,國外模具壽命在10000~15000件,模具壽命是影響鍛件成本的主要因素,提高鍛模的壽命是鍛造企業共同的使命。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