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彩電國產化一條龍的六條基本經驗
|
(發布日期:2007-4-6 10:01:27) 來源: |
![]() |
|
在上世紀80年代初,為了發展我國彩電工業,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在引進彩色電視機生產線的基礎上,貫徹“引進、消化、開發、創新”的八字方針。實施彩電國產化“一條龍”工程。彩電國產化成功經驗值得借鑒:
1.集中力量,全國一盤棋,統一布局。彩電國產化是個系統工程,彩電國產化不僅僅是工業部門,也牽扯到13個部門。國務院授權當時的電子工業部總抓彩電國產化工作。國家的彩電生產發展領導小組設立在原電子工業部,有組織,有計劃組織實施。
2.摸清現狀,制定政策。調查清楚全國到底引進了多少生產線,是引進哪個國家、哪個公司的?生產能力是多少?技術指標如何?制定一系列彩電國產化的相關政策。制定技術政策,彩電國產化整機器件價格政策和稅收政策,有關元器件認定和國產化彩電整機質量管理及評比的政策,制定有關控制彩電配套元器件進出口方面的政策。
3.以產業鏈思路形成企業就近配套。建立以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彩電生產基地,以中心城市為主體開展彩電國產化配套工作,開展行業性互動,加速國產化進程。
4.加強對技術的消化吸收,做到立足國內,洋為中用。整機國產化的重點是實現自行設計,成立設計聯合體,設計出自己的產品;對于器件,要從后部工序封裝逐步進入到前部技術的掌握,對關鍵品種和技術難度較大的元器件,要有計劃地組織攻關,并要求元器件生產企業要按照質量、價格、數量、配套和服務五要素積極做好工作。
5.加強信息引導的作用。加強宏觀調控,制定相關政策。
6.貫徹“一條龍”、“兩個概念”、“三個步驟”、“四個層次”的方針原則。
(1)從整機到基礎,從攻關到改造引進,從電子工業自身到整個社會力量,進行綜合的“一條龍”規劃安排。(2)按價值計算單機和整機國產化程度達到的百分比。(3)彩電技術發展分三步走。第一步,抓好四、五片機的生產和國產化工作;第二步,配套用IC,重點是二片電路機型整機所用二片電路,立足自主開發,限制進口;第三步,研究數字電視。通過技貿結合、工貿結合,與國外合作,聯合設計掌握關鍵技術,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為今后的發展作好技術儲備。(4)按整機、元器件、原材料、儀器儀表工藝設備(含工裝模具)等四個層次,統一部署,全面、綜合地抓好彩電國產化。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