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沛霆:我所感悟的“效率、公平與和諧”
|
(發布日期:2007-3-22 8:58:19) 來源: |
![]() |
|
前不久,本刊老朋友景素奇邀我參加以此為題的奇正管理年會,我欣然前往。因為在歲末年初企業正值改制度調薪資之時,討論此題有實際意義。
什么是效率?
辭典上說:“效率就是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廣義地說,“效率就是單位時間內創造的社會價值。”
西方大思想家培根說得好:“每人只干一種活兒,大家為了一件事,它表明人類社會的偉大。”大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談得更具體:人類社會是通過分工提高了效率、提供了剩余價值,通過互通有無,就出現了“看不見的一只手。”這兩位偉大人物都預見到了惟有基于社會分工與競爭的市場經濟能夠提高整個人類的效率。如果大家都散步,就沒有效率。
當然,只有正確的決策才能提高效率。所以說“領導就是決策”,決策決定效能。
張瑞敏提出:企業要實行“人單合一”,要讓“每人都當老板”。魯冠球也提出:“每人都有一方天地,每人都當一把手”。這兩位著名企業家圍繞企業提高效率、效能提出了一個殊途同歸的高效能管理目標與理念。
什么是公平、公正?
辭典上說:“公平就是合乎情理。公正就是不偏向一方”,“公平與公正就是讓人們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權力”。
人類社會總是不斷提高效率的。如:人的日活動半徑,由幾十里路放大到繞地球多少圈;人類從面談,到無處無時不可談。可以說,人類社會追求效率是絕對的。
但人類追求公平公正卻很難,只能相對公平。
柳傳志說:辦企業“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可謂一語中的。人們往往身處自己無能為力的社會處境里,此時的心態只能是:自己的事要有理想,但與別人共事,就不能“理想化”。今天,沒有妥協,就辦不成事。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說得更是單刀直入:“社會充滿不公平。”(詳見本期20頁“比爾·蓋茨的做人十理”一文)
可見,一個企業的現實選擇只能是追求絕對的競爭效率,追求相對的公平公正。雖然人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就在于追求公平與公正,但在它屬于別人權力范圍時,你只能選擇妥協,而不能一味追求公平公正。否則,你和環境就會失去和諧,為自己的效能制造更大的麻煩。
如何實現公平公正呢?
第一,要合理分工。第二,就是提倡素質教育,讓每人都講理,做到時時處處“合理化”。第三,就是把公認合理的東西紀律化、制度化。一位好的領導首先是制度化的能手。企業經營理念固化下來,成為企業全體員工的行動指南,實際就是一個企業優秀文化的形成過程。
什么是和諧?
辭典上說:“和諧是指相互配合適當、協調。”
我理解其內涵就是:“相互配合得當,協調有序的表現。”這不就是美嗎?和諧就是美。一切丑惡的事物,都是不和諧的。即使是公認的獨裁者薩達姆被絞死的畫面,也會讓人看了難過。
三者是什么關系?
就這三者關系來說,效率是基礎,公平是手段,和諧是目的。只有和諧,才會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與歡快。
就社會進步來說,效率是為了發展,公平是為了穩定,和諧是為了幸福。
科學在于求真,公平在于求善,和諧在于求美。只有和與美才是至高無上的。三者的底蘊是不可分割的真善美的整體。上期卷首語中我提到“兩表”、“一對” ,實質就是領導與被領導關系的真、善、美。“攻心”“審勢”對聯,實質就是領導方法的真、善、美。只有真善美,才是和諧社會的真諦,不是嗎?
而真善美的要害,是心態美。正如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成思危理事長在鳳凰衛視上說的:“慷慨陳詞,焉能萬事如意;鞠躬盡瘁,惟獨不愧我心。”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