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制造業漸起“中國威脅論”
|
(發布日期:2007-3-20 8:36:08) 來源:北京商報 |
![]() |
|
航空制造業的兩強爭霸,將有可能被三足鼎立取代。在空客已經陷入困境之際,美國波音公司首席執行官詹姆斯·邁克納尼,已經將“敵對”目標轉向了中國。
中國大飛機項目驚動世界
“中國目前擁有訓練有素的人才、強烈的進取精神和巨大的國內市場”。正在歐洲訪問期間的邁克納尼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飛機制造業的迅速發展使西方主要飛機制造商面臨競爭壓力,目前航空制造業只有波音和空客兩家在競爭的想法已經不正確了,“要時刻保持清醒”。
事實似乎的確如此。日前傳出的消息,2月底,中國大型飛機研制專項論證報告已獲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會議初步決定就大飛機專項成立獨立研發機構,其中民用客機研發機構將定點上海。
到2020年,我國大約需要新增干線客機1600架左右,總價值為1500億美元至1800億美元;而到2050年,我國大約還需要更新和新增干線客機3000多架,再加上各類支線客機和民用運輸機,總價值應在3500億美元至4000億美元之間。
專家:現在談這個還太早
“我認為現在談中國威脅論還不太現實。”昨天,國內民航業專家蘇寧告訴記者,目前各方研討的大型運輸機項目基本只是針對軍用,距離投入軍轉民生產為時尚早。
盡管早在1987年,上海飛機制造廠就首次總裝麥道MD-82并成功進行首飛,但這也是國內惟一有過飛機總裝經驗的現代民用飛機總裝廠。不過隨著1997年波音和麥道合并,MD90系列飛機計劃未能得以順利實施。此后,空客也于1998年終止了與中國AE-100飛機聯合研制項目。
蘇寧表示,波音和空客的產品已經形成系列化和規模化生產,而中國的大飛機項目只是剛剛重新提上日程。盡管國內的工業制造能力已經有了很大提升,但造飛機并不這么簡單。除此之外,資金也是大問題。
事實勝于雄辯。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ARJ-21客機將于2009年底投入運營,而這只是100座機的支線飛機。對于大飛機項目,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表示如果國家能在今年立項,各項工作進展順利,預計到2020年前,我國自己研制的大型飛機將飛上藍天。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