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認為相當于下一個4萬億元的投資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浮出水面的時間越來越近,此規劃被認為是促進中國經濟增長方式和結構調整的重大舉措。記者得到的可靠消息是,這份由國家發改委醞釀已久的《新興產業規劃》將在今年8月左右陸續出臺,其已經初步劃定9大領域。
“目前,國家發改委及工信部、財政部等多部門起草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代擬稿的調研已經接近尾聲,我們爭取在今年上半年提交到國務院!4月22日,發改委高技術司一官員告訴記者。
此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表示,“《新興產業規劃》年內應該會出臺!
據上述高技術司官員透露,如果進展順利,8月左右會陸續出臺已經劃定為新興產業振興規劃的單個振興規劃。
2009年11月3日,溫家寶總理在首都科技界大會上,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出了詳細的解釋。按照溫總理的講話,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七大產業。
中國經營報
戰略性新興產業部分相關個股
太陽能
天威保變、樂山電力、拓日新能、金晶科技
風能
金風科技、東方電氣、上海電氣、湘電股份
核能
東方電氣、哈空調、上海電氣、奧特迅、中核科技
生物能
豐原生化、北海國發、天茂集團、海南椰島
清潔燃煤
中國神華、華光股份、科達機電、天科股份
新醫藥
康美藥業、ST中源、西南藥業、千金藥業
物聯網
新大陸、遠望谷、廈門信達、上海貝嶺
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升溫
《紅周刊》:張彤既該表揚,又該批評。該表揚的原因是他在3月初戰略性新興產業被關注的程度還不高的時候,就明確提出以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會成為今年的熱點,上周又提示大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板塊的炒作極有可能會提升一個高度。
繼新醫藥全面上揚之后,以包鋼稀土為首的新材料板塊又全面升溫,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已然成為市場中最熱門的板塊。不過該批評的是張彤只是提醒大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會成為熱點,而沒有說過具體的股票,這周推薦一只吧。
張彤:由于短線存在調整的風險,說一只可以逢低買入的中線品種。深圳惠程本周公布了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補充版),公司募集資金最主要的項目是對長春高琦增資3.35億元(增資后占84.63%股權),最終長春高琦的全資子公司吉林高琦將用這3.35億元投資建設聚酰亞胺纖維項目。
《紅周刊》:聚酰亞胺纖維?這個名字還是首次聽說,做什么的呢?
張彤:聚酰亞胺纖維是目前使用溫度最高的有機纖維,可以在250攝氏度~350攝氏度下長期使用,目前已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微電子、納米、液晶、分離膜、激光等領域。是航空航天等國防軍工領域急需的關鍵材料,可用于如航空電纜、高溫絕緣電器、航空火箭發動機噴管,原子能設施中的結構材料,航空發動機的結構材料、新一代戰斗機殼體等。
《紅周刊》:聽起來似乎是一種科技含量非常高的新材料,不過僅有科技含量還不夠,市場需求空間怎樣?
張彤:目前,聚酰亞胺纖維僅有奧地利Evonic公司實現了商業化生產,產能較小,售價很高,并且對我國實行限量銷售。
從環境保護、各種工業應用、軍事裝備等多方面的需求來看,我國聚酰亞胺每年的需求量保守估計在7000噸~8000噸,而現在我國每年能進口到的聚酰亞胺纖維約為200噸,對于巨大的市場需求只是杯水車薪。
由于我國以聚酰亞胺纖維為代表的高性能特種纖維的供給目前仍受制于發達國家,深圳惠程的聚酰亞胺纖維項目建成投產后,將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填補國內空白,解決此類纖維全部依賴國外進口問題,滿足國內環保及國防軍工等行業對聚酰亞胺纖維的需求,并逐步占領國際市場。
《紅周刊》:每年聚酰亞胺纖維的需求量是7000噸~8000噸,而能進口到的僅約為200噸,看來市場空間極大,未來還有提升空間嗎?
張彤:目前聚酰亞胺纖維市場已經缺口巨大,而作為工業高溫除塵過濾材料,隨著國家對環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排放標準的日益嚴格,為了減少有害氣體二氧化碳、二口惡英等的產生和排放,要求提高焚燒爐的焚燒溫度,這樣焚燒爐的煙道氣的溫度也必然提高,對耐熱性能較好的聚酰亞胺纖維需求將大幅增加。
《紅周刊》:市場空間大,用途廣,且無競爭對手,看來聚酰亞胺纖維確實是個好項目,張彤先休息。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需要文琳回答。
文琳:什么問題,盡管問!
《紅周刊》:文琳看好的股票最近走勢都非常不錯,ST光華、巨化股份、南方匯通 、上風高科、新華錦等在大盤下跌的情況下,紛紛創出新高,不過令人奇怪的是這些股票在文琳提出后,幾乎清一色的先下跌,然后再快速反彈。就像金自天正,文琳點評后立即下跌3.55%,隨后短短幾個交易日漲幅竟超過30%,可不少投資者因為下跌被洗出去了,這可怎么辦呢?
文琳:實際上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我在點評股票的時候一般都會特別說出哪些股票可以逢低買,哪些不可以逢低買,看來你還是沒有注意。
《紅周刊》:原來如此,本周篇幅有限,文琳簡單地點評幾只股票吧。
文琳:大盤近期調整,一些股票雖然受大盤下跌拖累,但大盤稍有反彈,便立即創出新高,這樣的股票最值得關注,如新能源板塊的浙江陽光,新醫藥板塊的中新藥業、中恒集團 、華蘭生物、仁和藥業等,目前這樣走勢的股票并不少,大家不妨留意找一找,跨年度的中線品種就在其中。(證券市場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