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在包含了導致企業經營失敗的風險因素的同時,更孕育著激發企業抵御風險走向成功的動力。
第一是低成本擴張的機會。隨著經濟的下行,也帶來了各種生產要素價格的回落,此時企業正常的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的成本都會有所降低。同時,各級政府對企業的服務意識將會進一步增強,各種審批程序也會進一步簡化。
第二是發現新的市場需求的機會。一方面,危機會使國內眾多的中小線纜企業不堪壓力而退出市場,這些線纜企業退出市場后將帶來大量的市場空間,這為實力強的企業拓展市場、大展身手帶來了契機;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也給國內線纜企業國際化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之前,歐美主流用戶往往看不上中國的線纜產品。危機爆發后,相當一部分人已開始把眼光投向質優價廉的"中國制造"。對于那些線纜產品質量過硬、服務到位的中國線纜企業來說,正是建立良好品牌形象、開拓國際市場的大好機會;再一方面,危機為性價比更好的線纜產品進入市場提供了契機。這有利于線纜企業推進產品結構調整與升級,促使企業以新產品滿足新需求,實現量減利增的盈利狀況。
第三是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和高端人才的機會。由于缺乏核心和關鍵技術,我國線纜企業大多數處于產業鏈低端,抗風險能力弱,缺乏競爭實力。而在經濟衰退過程中,一些國外線纜企業向我國線纜企業出售相關技術和設備的意愿會進一步增強,這將為國內線纜企業購買先進適用的技術和專利帶來了有利時機。因此線纜企業如果能尋找到合適的購買對象和時機,可降低購買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的成本,以較低的成本實現核心技術的跨越,提高創新能力。同時,歐美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還迫使不少全球知名的線纜企業大規模裁員,這也為國內線纜企業篩選和吸納優秀人才、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技術團隊提供了大好機會。
第四是開展全球并購的機會。國際金融危機使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不少線纜企業面臨困難,資產大幅貶值縮水,為了減少損失,這些線纜企業急需投資者進行并購以求解脫,這對于國內有實力、發展戰略明確的大線纜企業來說,客觀上是一個"走出去"進行國際并購的難得機遇期。
因此,面對上述蘊藏著的一些空前難得的"曙光",國內線纜業首先應擁有信心,在思想上求新求變。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上曾強調:要戰勝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信心比金錢更重要。因此我們的線纜企業面對金融危機的影響時,一定要有困難確實存在,過分樂觀不行,但是不能在困難面前一味發愁,無所作為的心態。而需要審時度勢,把握機遇,利用危機帶來的機會,進行線纜產品結構與市場策略調整,改變不適合線纜企業發展的老思維,在危機中懂得"內練"。
其次在確保線纜企業生存的前提下增強內功,以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而事實上,在經濟不景氣的低潮時期,練好企業內功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危機沖擊下也特別會得到線纜企業的重視。當然,增強內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加強:要有長遠的目光,提高競爭層次、競爭水平;加大線纜品牌推廣力度。市場越是不景氣,國家越是在大力拉動內需,就越是要通過品牌提升價值,進行企業文化與企業精神的不斷提煉和再造,提高員工的向心力、凝聚力;提高線纜產品差異化,推出適銷對路的線纜新產品;要提升管理理念,加強學習,引進職業人才,提升現有員工素質。
此外,線纜企業應系統運作、穩步擴張,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拔苗助長。首先線纜企業的成長如同人的生長發育,不同時期不同特點,需要一個過程。因此線纜企業一定要按照需要來改變,在品牌運作和管理及服務上下功夫,所以系統的、有步驟的進行品牌運作與品牌管理,需要引起企業重視。其次線纜企業每年在品牌上都應該花一定的精力、財力、人力,不論是在企業內部管理,還是市場營銷上,不論是對經銷商管理,還是直接市場操作上,都需要把企業的品牌和產品的品牌,科學、系統、務實地植入到市場運作的過程中,切實在線纜市場里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