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瞅準機會快上水平
|
(發布日期:2009-3-20 10:15:3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 |
|

我國新支線飛機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目前國內外訂單為208架。圖為位于總裝車間內的ARJ21新支線飛機。 (新華社記者 葉 鋒攝) |
利好政策應對金融危機
正值金融危機蔓延之際,中國制造業卻有不少利好消息。
截至2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汽車、鋼鐵、紡織工業、裝備制造業和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通過產業政策的干預,繼續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升級。
當得知國家制定的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把發展零部件放在重要的位置的時候,三一重工的負責人很興奮。
北京市三一重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志明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基礎零部件大多數都依賴國外進口,受制于人。國外供應商企業在基礎零部件供給、價格、供貨期、規格等多方面陸續開始對我國采取限制,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年至少70%的行業利潤要被進口零部件吃掉。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專家團成員姜國平說:“液壓主泵和主閥這些控制元件我們現在都在依賴于德國、意大利等國家,這一塊利潤實際上有很大一部分被國外企業拿走了。所以,出臺這個規劃以后,這樣的局面會有很大的改觀。”
先進技術提升制造水平
好消息不斷從核電設備、飛機制造、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傳出。
2月16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的中國大飛機研制工作,目前已初步完成大型客機初步總體技術方案,正進入預發展階段。去年試飛成功的新支線飛機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
核電研究打破國際技術封鎖。中國科學家近日在核聚變研究中取得重大科研進展,在國際技術保密的情況下,獨立研發出了核聚變反應裝置中的關鍵核心部件之一——屏蔽包層,并獲得國際核聚變組織的認可。
新能源汽車獲好評。年初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國際汽車業最出色的人物之一、日產雷諾和日產兩大公司共同的CEO卡洛斯·戈恩甚至認為:“如果中國是認真要在電池燃料領域進行大量投資的話,就會成為領軍者。”科技部部長萬鋼表示,新能源車是汽車行業抵御金融危機的主要武器,我國已基本掌握了新能源車的核心技術,基本建立了新能源車的生產平臺,形成了零部件體系,也開發出了一批節能與新能源車。
從家電、新能源汽車、支線飛機到核電技術,先進技術正提升中國制造業水平。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宋群認為,總體看,目前我國的制造業創新的能力在國際上還是處于第三梯隊,但名列發展中國家的前茅。
制造業價值鏈亟須延伸
1月22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振興產業刻不容緩。對于需要振興的產業應該具備價值鏈比較長,市場容量比較大,處在一個技術革命性升級、有突破性升級的產業。選到這樣的產業后,加上自主創新,一個新的產業就會起來。他建議從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篩選,選擇有可能創造新的增長點,振興這個領域的產業。
對于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吳敬璉說中國制造業規模最大,但并不是最強的,制造業亟待升級。中國現在主要做組裝,附加價值很低。在研發、設計和品牌銷售以及售后服務上做得很少,制造業價值鏈需要向兩端延伸。
“伴隨著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的產業結構將不斷調整,并開始從傳統輕工業向重化工業和生物科技、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科技領域轉移。”亞洲制造業協會秘書長羅軍在“中國制造業論壇2008年會”上指出,金融危機將加速中國制造業的結構調整,玩具、紡織、家具等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將不再是中國的優勢產業。
羅軍還指出,中國制造業將從過去片面注重生產環節向“研發”與“生產”相結合的戰略轉變。未來5至10年,中國將誕生一批在國際上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科研機構,占據產業鏈的中高端。全球金融危機將促進中國制造業的國際化進程,將有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在技術、品牌、市場方面獲得更多利益。
一直被分析師認為是經濟先行指標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連續兩個月回升,且回升幅度逐步加大。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月4日發布的數據,1月 PMI指數為45.3%,比上月上升4.1個百分點。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