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國造船產量出現了快速增長,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世界造船大國,造船完工量與新接訂單均居世界第一,船舶制造業也達到了景氣高點。但是08年各種風險因素逐漸積累,短期主要是2008年國際船舶市場需求提前出現下滑的跡象,全球造船市場新接訂單開始下降,鋼材漲價和人民幣升值造成的負面影響;中遠期看,世界船市有可能在2009-2010 年間出現一次持續兩、三年的中度調整期,世界造船能力過剩將逐漸顯現,另外日本、韓國產能擴張迅速,越南等國造船業也躋身世界前列,市場競爭十分激烈,這些都使船舶制造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加。
全球造船市場新接訂單下降
根據Clarkson統計,2008年1-5月份全球船廠新接訂單6640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5%,其中韓國、中國、日本承接新船訂單占世界份額分別為58.4%、33.1%和2.3%,中國07年新船訂單占世界份額為42%,08上半年份額下降明顯。
07年全球船廠新接訂單達到2.4億載重噸,預計08年新船成交量將大幅下降,預計在1.4億載重噸左右,同比下降約40%。
1-5月份全球新船訂單同比下降25% 鋼材價格上漲、升值擠壓利潤
受供求關系、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08年下半年船用鋼材價格仍將高企。鋼材作為造船的主要原材料,其價格走勢對造船成本影響很大。造船企業是鋼材消費的大戶,鋼材在大型鋼結構件、壓力容器以及船身等制造成本中所占比例高達50%-60%不等,鋼鐵價格上漲,使簽訂閉口合同的造船企業成本壓力很大。
另外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今年初以來已升值近6%,預計年內仍將不斷走高,同時人民幣比照一籃子貨幣的有效匯率也將轉向全面升值。人民幣升值將對我國造船、船舶配套和修船業務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不僅會使已簽合同造成經濟損失,還將使價格競爭力下降。
雖然全球船價高企,但成本上升的速度在加快,鋼價持續走高及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將擠壓船企利潤。07年全國規模以上船舶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00億元,同比增長100%,預計08年利潤增速將下滑至40%左右。
配套關鍵設備供應能力不足
與快速發展的造船業相比,我國船舶配套行業發展滯后,船用配套設備供應不足,本土化設備裝船率低,造成關鍵設備及部件依賴進口等問題仍然存在。船用主機、輔機、發電設備、中低速柴油機曲軸等都出現了短缺,船用儀器儀表則更是長期依賴進口。
另外部分船廠尤其是新建民營船廠延期交船的現象開始顯現。其主要原因是生產準備不足、技術貯備不夠、造船基礎設施建設延期、主要船舶設備采購困難以及部分船舶融資出現困難,船東要求船廠延期交船等。
行業判斷:雖然目前船舶制造業手持訂單充足,但基于以上不利因素影響,我們認為行業景氣度將從07年的高位回落,維持行業“中性”評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