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越來越頻繁,人們在享受這些高科技產品的同時,也被越來越多的電子垃圾所圍困,被隨手扔進垃圾桶的手機電池、當廢品賣掉的舊電器,甚至一個小小的電源開關……一旦處理不當,這些就會對我們的生存環境造成污染。隨著節能、環保越來越被人們重視,電子垃圾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如何解決其污染問題,充分利用其中的寶貴資源, 讓電子垃圾走向綠色環保,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
提高對電子垃圾的認識
電子垃圾是指已經報廢的各類計算機、打印機和手機、家用電器等電子產品。電子垃圾不僅量大而且危害嚴重。電子垃圾污染像一個隱形殺手,已經對市民的生活構成嚴重威脅。。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對人和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特別是電視、電腦、手機、音響等產品,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廢舊家用電器中主要含有六種有害物質:鉛、鎘、汞、六價鉻、聚氯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劑。電視機陰極射線管、印刷電路板上的焊錫和塑料外殼等都是有毒物質。一臺電視機的陰極射線管中含有4至8磅鉛。制造一臺電腦需要700多種化學原料,其中含有300多種對人類有害的化學物質。一臺電腦顯示器中鉛含量平均達1公斤多。鉛元素可破壞人的神經、血液系統和腎臟。20多年前,美國政府就禁止在建筑中使用含鉛油漆。電腦的電池和開關含有鉻化物和水銀,鉻化物透過皮膚,經細胞滲透,可引發哮喘;水銀則會破壞腦部神經;機箱和磁盤驅動器中的鉻、汞等元素對人體細胞的DNA和腦組織有巨大的破壞作用。如果將這些電子垃圾隨意丟棄或掩埋,大量有害物質滲入地下,造成地下水嚴重污染;如果進行焚燒,會釋放大量有毒氣體,造成空氣污染。
我國家用電器已經開始進入報廢高峰期。有關統計表明,這些電器大多是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進入百姓家庭的,按10~15年使用壽命計算,從2003年起我國每年至少有500萬臺電視機、400萬臺電冰箱、600萬臺洗衣機需要報廢。而近年來,我國電腦、手機消費量激增。2004年全國電視機保有量約3億臺,電腦保有量約3000萬臺、手機保有量近3億臺,每年手機報廢量約7000萬部,舊電腦500萬臺,另外,據統計,全世界的電子垃圾,80%被運到亞洲,其中90%丟棄在中國。這樣算來,我國每年要容納全世界70%的電子垃圾。電子垃圾處理不當,對環境污染非常嚴重。無論是不加任何處理的掩埋、焚燒、或者丟棄,其產生的有害物質都將對土壤、空氣、水源造成極大的污染。可以預見,電子垃圾將逐步成為我國環境污染的嚴重問題。
電子垃圾具有雙重性:既有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潛在危險性,又有可以作為再生資源的可回收利用性。別看電子垃圾危害嚴重,如果利用得當的話,它將是一種可再生利用的資源。特別是近期國際上新提出了新經濟理念循環經濟,它改變了傳統經濟以“資源—產品—廢棄物”模式,以“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循環的特征,達到低消耗、低污染、高利潤,以最小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獲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按照這個新經濟理念,隨著礦產資源逐步衰竭和科學技術水平提高,循環經濟將無條件地被全社會接受,并且很多廢棄物將成為未來的主要“礦產資源”。確實如此,廢舊電器等電子垃圾全身都是寶,是即將開采的新型資源。以計算機為例,其成份如下:鋼鐵約占54%、銅鋁20%、塑料17%、線路板及其它1%,而線路板含有金、銀、鈀等貴金屬。
我國電子垃圾污染防治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建立電子垃圾的回收管理制度,除極少數被生產廠家回收處理外,大量的電子垃圾或作為普通垃圾被填埋,或在不具備條件的小作坊里被拆散回收,潛在的環境污染相當嚴重。雖然,目前我國電子垃圾威脅環境安全尚未像工業污染那樣嚴重,但是我們絕不能走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電子垃圾污染問題應該引起政府、社會及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視,我們不超前作好防治電子垃圾污染的各項政策、技術和管理工作,防患于未燃,電子垃圾的污染將會無情地報復我們。
當前我國電子垃圾處理中存在的問題
1、“家電回收游擊隊”將回收的家電改頭換面后流向農村市場和二手電器市場,這些超期服役的家電存在著高電磁輻射、高污染的安全隱患。
2、地下黑工廠從“家電回收游擊隊”手中收購廢舊家電,將其拆解以回收貴重金屬,卻將大量有毒有害的廢棄物丟棄焚燒,嚴重污染了土壤、大氣和地下水。
3、將電子垃圾視為普通市政垃圾做簡單的填埋或焚燒處理。電子垃圾的焚燒將排出有毒氣體并加速其擴散步驟,許多城市都通過焚燒來處理固體垃圾。如果中間夾有電子垃圾也將一起被焚燒,排出有毒氣體。 另外,不規范的小規模“手工坊”則采取直接用火燒的方式,尤其是電線,直接燒掉外皮來“提取”電線內的銅。沒有具備正確的分離回收和再利用制度的地方,經常通過焚燒來處理電子垃圾。部分地方也禁止填埋顯像管等零件。
做好電子垃圾的污染防治以及回收利用的建議
1、加大對污染防治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做好呼吁和宣傳工作,不僅要讓從事生產、進口、銷售、維修和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的自然人、法人及相關組織,了解電子污染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還要不斷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鼓勵公眾參與,營造良好氛圍,形成良性循環。享受良好環境是每個公民的權利,保護環境也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健康、美好的環境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和創造。同時利用每年的“6.5”世界環境日,開展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宣傳欄等宣傳媒體,并通過設立咨詢臺、懸掛橫幅、發動宣傳車,現場解答環保法律法規知識等形式宣傳環保知識,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通過報紙、網絡等媒體進一步加大對廢舊電池和電子垃圾危害及管理知識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公眾學習、參與和防治意識,進一步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引導他們將電子垃圾送到正規的回收企業。
2、加大對相關責任單位的監管力度,防止電子垃圾污染環境。目前,我國廢舊家電拆解市場管理的混亂狀態,不僅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而且還給安全帶來很大隱患,應引起各級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此建議,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對現有處理廢舊家電的市場進行規范,工商和環境保護等行政行政主管部門要采取聯合行動的辦法,對污染嚴重的非法拆解作坊堅決給予取締。
3、鼓勵和扶持廢舊家電回收處理企業。在規范現有市場的同時,政府要疏堵結合,利用經濟手段和政策措施來鼓勵和扶持廢舊家電回收處理企業。目前廢舊家電大量進入非法拆解作坊,而不送到有資質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企業,其原因主要是非法拆解工藝大多是地下工廠,不考慮環境污染問題,成本極低;而正規的企業要考慮環保問題,必須采用先進的工藝和設備,不僅投資大,而且回報期長,這就需要國家政策的扶持。為此,建議國家制定廢舊家電回收處理優惠政策,對回收處理企業其進行適當補貼,還可以采取利用國債建廠,經營中在一定長的時間內實行免稅政策等措施。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正規回收體系的準入門檻,為我國整個回收體系的建立與不斷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礎。廈門綠洲環保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廈門市第一家按照國家規范建設的全過程無害化處理的處理場。目前,廈門一家知名的電腦生產企業的廢舊產品已交給該公司處理。
4、加快立法,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我國一直未對電子垃圾的回收處理體系予以規范,造成一系列的環境和資源問題。因此我們應借鑒國外的立法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迅速建立和完善我國的電子垃圾立法體系,明確電子垃圾回收、處理的方式和責任;建立以生產者責任制為核心的生產、銷售、使用三位一體的電子垃圾回收處理責任制;電子垃圾處理費用由生產者、銷售商、使用人共同分擔,政府給予補貼;建立完善的廢舊家電回收體系;國家制定標準,規定電子產品使用綠色環保材料,在家電產品上標注報廢期及回收處理提示信息,逐步做到禁止需回收處理的家電進入市場。通過建立和完善我國的電子垃圾立法體系,從而促使電子垃圾回收處理體系的建立,這對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具有重大意義。在廢舊家電立法方面,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取得了成功的經驗。例如,德國1994年9月公布了《循環經濟和廢物清除法》;日本1998年6月實施了《家電再生商品法》;歐盟2003年2月頒布了《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和《關于在電子電氣設備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等,值得我們借鑒。目前,我國廢舊家電產品回收利用管理還處于無法可依的狀態,而且也還沒有建立起必要的廢棄標準。為此,建議加快我國立法步伐,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并制定相關的廢棄標準。
5、提高電子垃圾回收利用水平。電子垃圾其實是一座難得的“金礦”,其所含的金銀可以深加工而再利用。任何一個電器里都要用到貴重金屬金銀。實際上,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在廢舊家電中還有相當一部分部件可以重復利用和作為再生資源的,如果能采用先進工藝進行處理,這些廢舊家電不但不會危害環境,而且將產生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廢舊電器等電子垃圾回收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是當今世界的“朝陽產業”。針對我國目前電子垃圾利用缺乏必要的科技手段,至今還未能建立起采用高科技手段,實現循環利用大型規范的處理機構。建議:一是制定電子產品回收利用行業技術標準,提高進入門檻,強制執行環保措施,確保使用高科技手段,以避免和減少環境污染。二是國家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