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華財訊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月利潤同比增長20.9%。分析人士認為,與08年前期數據相比,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有望在3季度繼續穩中有升;但與同期比,受成本上升、需求放緩、本幣升值等多重因素影響,企業利潤增速將呈下降趨勢。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下同)實現利潤10944億元,同比增長20.9%。此前公布的同一指標1-2月同比增長16.5%。
興業銀行(601166,股吧)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向世華財訊表示,1-5月份20.9%的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是超過預期的。這是因為在08年遇到多種重大自然災害、部分重要商品存在價格管制、外部經濟前景持續惡化、07年同期較高的基數的背景下,市場對企業利潤預期較為謹慎。統計局數據顯示,07年1-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9,0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2.1%。
魯政委指出,2008年前8個月的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有望繼續穩中有升,但四季度將不容樂觀。觀察近五年歷史數據,再考慮到后期的基數大幅下降,及成品油和電價調整帶來部分企業虧損減少,由此可得出上述結論。
雖然與08年前期數據相比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有望在3季度繼續穩中有升,但是考察同期增速,企業利潤下降趨勢不會改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發布08年中國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指出,08年是中國告別高利潤時代的拐點,中國企業利潤已經進入下滑區間。摩根斯坦利研究報告認為,工業盈利能力惡化跡象初步顯現。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預計,08年內企業盈利增速將呈下降趨勢。
究其原因,雷曼兄弟公司高級經濟學家孫明春認為,勞動力、原材料成本快速上漲壓縮了利潤空間,而過剩生產力使得企業難以將成本壓力轉移,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價格調控的影響。高善文認為,石油和鐵礦石等大宗商品漲價對中國經濟產生的供應沖擊,國內土地和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國外需求放緩、本幣升值、出口退稅調整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和盈利能力將逐步下降。
當然,不同行業盈利能力各有不同,其利潤增長速度將繼續分化。高善文指出,受到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和供應方面的限制,上游采掘業盈利能力將繼續增強;而下游行業,尤其是勞動生產效率進步較慢的行業則將受到較大壓力;中下游勞動生產效率進步較快的行業,盈利受到的沖擊較小。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未能涵蓋中小企業狀況惡化的信息。魯政委指出,由于該數據統計的是主營業務500萬元以上企業的利潤狀況,因而,無法反映中小企業的情況。而央行最新公布的企業家問卷調查顯示,小型企業盈利指數07年以來首次進入不景氣區間達-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