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制造裝備發展新熱點—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裝備部部長陳長年先生
|
(發布日期:2008-6-5 9:30:39) 來源:中國數控機床網 |
![]() |
|
陳長年先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裝備部部長
汽車是拉動機床市場的主要因素
考察工業發達國家,凡是能全面滿足汽車工業需求的機床工業,必定是世界一流的機床工業。美、日、中、德、意、韓這世界汽車生產六大國,也是世界機床生產六大國,其機床工業大約40%~50%由汽車工業帶動。
一個多世紀以來,世界制造技術最重要的發明,如自動流水線、數控機床、高速加工、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各種高效制造技術、精益生產、工業工程、可重構制造系統等,大都發源于汽車和航空制造業。
在我國,近十幾年來,汽車工業成為機床消費的主體,消費了40%的機床。“十五”期間汽車工業購買設備的資金總額達到了1600多億元,預計“十一五” 汽車產業固定資產投資3500~4000億元,為過去十個五年計劃的總合,70%用于購買設備,其中70%依賴進口。
現代汽車制造裝備六大特征
成套 整車和關鍵零部件制造的成套技術裝備,體現于大批量生產的各種自動生產線和制造單元的系統集成能力和水平,是多種技術及設備的集成。這要求制造企業非常熟悉現代汽車零部件制造工藝,能夠提供成套“交鑰匙”工程和整體解決方案。
高精 是對以現代發動機總成為代表的高精零部件制造、精密模具制造、汽車電子制造所需的高精度設備提出的要求,如用于發動機生產線的高速加工中心:
● 定位精度——±0.003mm±0.004mm(ISO標準)
● 重復定位精度——0.0015mm±0.002mm (ISO標準)
● 精度保持—— 機床工程能力指數Cmk值2.0
高效 一是指高端的高效專用設備,如曲軸、凸輪軸、十字軸高效專用數控機床;二是指現代高效柔性自動生產線及其需要的高速數控機床;三是指高效制造技術,如采用精鍛、精沖、精鑄和激光加工等新工藝,代替傳統切削工藝。
自動化 我國主要汽車企業關鍵零部件機械加工基本進入自動化時代。最近幾年將逐步進入整車制造四大工藝自動化改造期,如目前國內汽車企業沖壓生產線的保有量已達300條,均以勞動密集型為主,同時耗能高、占地多。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是必然趨勢。
柔性化 20世紀90年代,發動機流水生產線率先進入柔性化時代。目前,車身焊接和裝配生產線,沖壓生產線也開始進入柔性化時代。而發動機制造技術正醞釀著第三次革命——雙柔性時代,設備并聯排列。
可靠 流水線目前是大批量生產的惟一方式。設備排列特點是串聯,全線機床不能獨立工作,一臺機床故障,則全線停產。因而對可靠性(MTBF)有嚴格要求。國外產品MTBF達到5000h左右,基本上保證在生產線上的數控機床只需每年做例行檢修,不因出現故障而引起停產。國內加工中心先進水平的MTBF僅為600~800h,相距甚遠。 國產汽車制造裝備主要差距
在硬件方面,國產數控機床無法滿足現代轎車對精度、精度保持性、可靠性及壽命的需要。在軟件方面,集成技術差,缺乏將工藝系統、物流系統、信息系統集成為制造單元或流水生產線的技術。在服務方面,僅僅停留在A/S(售后服務)階段,而汽車行業普遍要求提供T/S(整體解決方案)服務,這也是傳統制造與現代制造的分水嶺。
三大發展目標
我國的汽車行業需要在車身制造,動力總成制造,汽車輕量化制造技術及裝備三大關鍵領域進行自主創新。其目標為:
(1)經過12年(2008~2020)的努力,掌握大部分當代世界先進汽車制造技術,用前瞻性技術提升我國汽車制造裝備水平。實現從世界汽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戰略性轉型,大幅度提升我國汽車工業核心競爭力。
(2)為強化節能、減排的政府責任和綠色制造(包括制造過程的節能、節材)提供技術保證。
(3)到2020年,我國汽車制造裝備的對外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