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行業概況
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是建設施工和維護所必需的裝備,其標準化工作對口ISO/TC195(我國是ISO/TC195的P成員國),具體包括基礎施工設備(樁工機械)、混凝土機械、道路施工與養護設備、骨料加工機械設備、鋼筋加工設備和模板、裝修和維護用設備、高處作業吊籃和擦窗機、混凝土制品機械、其它施工中常用的機械與設備等。
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屬于建設工程機械行業。我國建設工程機械行業的年銷售額,1997年為330億人民幣,2007年可突破2000億人民幣,增長十分迅猛,但只相當于世界最大的建設工程機械制造商美國卡特彼勒公司2006年的銷售額(260.26億美元)。我國建設工程機械行業的出口額在2006年首次超過進口額,2007年的出口額達到78.50億美元,超過進口額47.70億美元。
我國有7家企業進入2006年世界建設工程機械50強。其中徐工集團排名第14位,當年銷售額25.48億美元,位居國內首位。
綜合來看,我國建設工程機械行業的產銷量已居世界前列,出口量也不斷增長,一些機種的整體水平已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但我國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產品的總體水平還較低,可靠性不高,安全、環保等指標較低,核心競爭能力還不夠強。
2國內外現有標準的分析
2.1國內外標準資料收集
(1)國際和國外標準:查找了ISO/TC195、歐洲(EN)、美國(ANSI)、日本(JIS)、德國(DIN)、法國(NF)、英國(BS)、日本建設機械協會(JCMAS)和俄羅斯(GOST)、加拿大(CAN)、澳大利亞(AS)等標準,總計收集到362項,將等同采用的標準合并后剩余238項。
其中ISO/TC195標準共計25項,包括正式發布的標準16項,技術文件1項,正在制訂的8項。ISO/TC195成立較晚(1996年),標準數量較少,但近年的增長比較迅速。
此外,收集到國際國外可供參考的其他標準86項。
(2)國內標準:查找了國家標準(GB)、機械行業(JB)、建設行業(JG、CJ)、交通行業(JT)、水利行業(SL)、汽車行業(QC)和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SN)等標準,總計收集到237項。
2.2國內外標準對比分析
(1)安全標準(含設計、制造、使用和維護安全要求)。國際國外安全標準最多(100多項),占40%以上。說明國際標準和國外標準都將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而我國安全標準過少,只有4項,因此需要特別加強。安全、環保等要求容易構成技術壁壘。
(2)基礎類標準(含術語、定義、分類、規格等)。
國際國外基礎類標準約占36%。我國基礎類標準占12%,也需要加強。
(3)方法類標準。國際國外方法類標準約占17%,我國的方法類標準占15%。
(4)產品類標準。國際國外產品類標準只占約7%,很多國家的產品標準為零。我國產品類標準最多,占54%。絕大多數在生產的產品,都有產品標準。
(5)我國通用要求類標準較多,占17%。其中,鑄造、裝配、切削加工、涂漆等通用技術條件為15項,這些標準應當逐步取消,轉為企業標準;建筑機械與設備高強度緊固件為25項。隨著有關專業標準化工作的完善,這些標準應當逐步取消。
(6)我國通用零部件標準占4%。其中包含了一些通用零部件,如回轉支承、焊接滑輪、座椅等。隨著我國基礎零部件行業的發展,這些標準應當逐步縮減。
(7)國際和國外標準的總體數量不是很多。
(8)國際國外標準均沒有型號代號的規定,而我國則一般均有此類規定,且比較詳盡。
(9)國際國外產品標準,是以設計、制造、使用和維護的安全要求為重點。而我國的產品標準,對術語、分類、代號、技術要求、可靠性要求、性能試驗方法、可靠性試驗方法、出廠檢驗、型式檢驗、交接檢驗等均予以規定。
(10)國際國外標準通常對一些通用的性能指標或涉及到安全、環保的指標,規定試驗、測試方法,而極少規定整機的試驗測試方法;即使對整機試驗測試有規定,也是突出重點,而不像我國標準,對每一類產品均從材料、零件到整機,從外觀、性能到可靠性,從出廠檢驗、型式檢驗到交接檢驗等均予以規定。
(11)國際國外標準一般不規定產品的使用性能參數指標,而我國的產品標準則以此類規定為主,因此兩者在這方面沒有可比性。在安全、環保、衛生指標方面,我國標準一般都比較落后、簡略。
2.3國內標準存在的其它問題
(1)采標率過低。只有11項標準采用了ISO或國外先進標準,只占4.6%。
(2)標齡過長。2001年以后發布的標準只有44項(大多為國家標準),僅占18.6%。
(3)標準交叉管理和重復制訂的情況比較嚴重。機械行業、建設行業、交通行業、汽車行業在道路施工與養護設備、混凝土機械方面各自發布了多個標準,有的甚至在國家標準發布之后,還重復制訂內容基本一致的行業標準。
(4)可能存在的沖突。本專業在手持的混凝土機械、裝修和維護用設備方面,與全國電動工具標委會可能沖突,如混凝土振動器、磨光機等。在使用汽車底盤的混凝土機械、道路施工與養護設備等方面,可能與全國汽車標委會沖突,如混凝土攪拌輸送車、混凝土泵車、轉運車等。在骨料加工機械方面,與全國礦山機械標委會可能沖突,如破碎機、篩分機等。
2.4技術發展趨勢與標準化
(1)智能化。1990年以來,國外建設工程機械在電子控制技術、液壓控制系統、自動操縱、可視化駕駛、精確定位與作業、故障診斷與監控系統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開發出一系列產品。ISO/TC127(土方機械)、JCMAS都發布了或正在制定智能化標準。
(2)節能減排。推行節能減排、回收再利用,是國際的熱點,也是我國的國策。JCMAS有履帶式建設廢品再利用機械術語、履帶式建設廢品再利用機械規格、建設機械減低環境負擔的技術指南等標準;在道路施工與養護設備方面,有瀝青路面熱再生、瀝青混合料熱再生、瀝青混合料再生修補、路面冷再生設備;在骨料加工設備方面,有廢舊固體物料破碎再利用設備。
使用預拌砂漿,是發達國家通行的做法,我國目前也正在推行。預拌砂漿的制備、攪拌、運輸、噴涂、澆注用機械設備,都屬于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中的混凝土機械。
(3)安全與衛生。以人為本,確保生命安全和健康,是永恒不變的主題,因此與安全有關的標準、設備和裝置的制訂、研發和應用倍受各國重視。
2.5進出口市場與標準化
(1)我國建設工程機械2006年出口額首次超過進口,2007年出口要大大超過進口,出口增長迅猛。但出口數量增長的幅度與金額增長的幅度不成比例,說明小型產品出口較多或單件產品的價值較低。
(2)各出口企業非常重視國際國外標準,積極翻譯EN標準,研究歐盟的機械指令,進行有關認證。說明我國缺乏先進標準,應當盡快轉化國際和國外先進標準。
(3)國內產品遇到的技術壁壘,主要是安全細節、排放和噪聲等問題。
(4)由于我國標準在安全、節能、環保和人機工程等方面的要求較少,指標較低,一些低劣的國外產品和二手機進入國內。
2.6我國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標準化工作的措施
(1)審查分析現有的國標、行標,注重國標和行標的分工、搭配和協調,注重標準的有效性、配套性,減少重復標準。對于存在矛盾,重復、交叉等問題的標準,應列入制修訂計劃。
(2)以安全、術語標準為重點,建立標準體系,安排標準項目。
(3)努力將創新技術形成標準,抓好回收(翻新)再利用、節能環保和智能化標準的制訂。
(4)適當減少產品標準,將產品標準逐步轉移到企業標準中。抓好重要的、影響大的產品標準。此外,產品標準也要加大安全和使用的內容。
(5)緊密跟蹤和研究ISO/TC195和EN標準。EN在建筑施工機械與設備方面的標準較完善,安全標準尤其多。而ISO/TC195成立較晚,標準數量較少,且有相當數量的標準是轉化EN的。
根據ISO/TC195目前的情況,原則上應當將其標準100%轉化成我國國家標準,且應采取等同或等效(修改采用)的方式進行轉化。
根據EN相關標準目前的情況,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