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在運動控制技術的運用中的新課題和新特點
運動控制技術大大加速紡織機械機電一體化進程:電錠化(獨立驅動);多電機聯動;直接驅動。
5.1電錠化:如直流無刷電機,應用設備:Murata倍捻機,Oerlikon直捻機,Toyota電錠細紗機,西門子細紗機電錠;如永磁同步電機,應用設備:Barmag彈力絲機,Schlafhorst氣流紡。
5.2卷繞紗線的橫動方式:采用槽筒方式只能生產隨機卷繞的紗筒,能提供預定卷繞模式的紗角。而如果實現卷繞速度與紗線橫動速度比例可控,卷繞高質量的筒子,必須將筒子的驅動和橫動導紗器的驅動分離。
(1)擺動電機驅動指狀導紗器,但由于導紗器導紗的園弧軌道,在導紗器與筒子上的實際卷繞位置之間存在相對長的距離,而且還與筒子直徑有關部門,稱drag distance其越長,紗線在導紗器質量運行得越多,而且導紗器的橫動寬度和紗線的傳動寬度之間的絕對上升距離就越長。
(2)同步電機驅動帶式導紗器,筒子在從動支撐輥的通過摩擦轉動在線性引導件內滑動的導紗器平行于紗筒的表面而進行滑動,但質量慣性大,交替制動(二個偏轉輪及驅動器本身)
(3)柔性箭桿式往復機構,既無drag distance引起的誤差,又無封閉帶子及偏轉滑輪,慣性小
(4)直線電機
——移動部件為線圈
——移動部件為磁鋼
——超聲波電機
——氣動
6、紡織機械的差距和發展方向
二十世紀末,我國紡機制造業重點推廣使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以自動控制替代人工控制,向紡織生產連續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使我國紡機技術水平與國外的差距大大縮小。其中以成套棉紡生產線設備進步很快,成績顯著。而且通過棉紡機械全面推廣使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帶動了其它紡機產品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進而提高了整個紡織行業的信息化水平,增強了市場競爭力。但與國際最新技術水平相比,在高速、高產、高質、自動化、連續化、智能化、制造精度、生產效率及穩定性、可靠性等方面還有差距,主要表現在:
6.1國外機比國產紡機在高速、高產、高質上略高一籌。國外先進紡機實用生產速度一般比國內高10-20%,產量大、效率高、特別適合生產高端產品。
6.2國外先進紡機都具備了高度智能化的功能。紡織過程中實現了各種工藝參數、運行狀態的在線檢測、顯示和自動調節,改變了紡織生產中傳統質量控制制度的不足,變事后控制為實時控制,穩定和提高紡織產品的質量。配有專家系統,只要輸入很少幾個相目,生產所需的控制條件便會自動生成并顯機械調整部分的推薦值。具備故障顯示和自動排除、遠程診斷和服務等功能。這些技術國內紡機雖有應用,但只是剛剛研制,還不夠成熟,也不普遍,差距較大。
6.3國外先進紡機在自動化、連續化生產上實現了清梳聯、粗細聯、細絡聯工藝,實現了精梳機的自動上卷、落卷,粗紗、并條條筒及精梳棉卷的自動化運輸,生產自動化、連續化程度很高。而國產紡機除清梳聯已得到普及之外,其余還是剛剛開始研制,生產過程自動化、連續化任重而道遠。萬錠用工國外企業10-30人,紡紗質量高,而國內企業用工是國外的5-10倍,紡紗質量還要遜色。
6.4國外先進紡織企業的紡織車間配有設備信息采集處理系統。即用現代信息網絡和數字技術,專家系統,實現數據顯示、集中控制和網絡監控,實現紡織廠的遠程診斷和遠程服務,讓紡機設備供應商的技術人員共同參與設備運行狀況分析,促進客戶服務質量,使紡織工藝和設備緊密地結合,對紡機產品的創新設計也有促進作用。目前國內有實力的一些紡織廠已實現ERP管理,ERP中包括了企業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其中生產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需要設備在線數據的支持。紡織廠ERP系統和MES系統進行信息集成,實現紡織廠現代信息管理系統。
6.5國外紡機制造精度高,可靠性、穩定性好,機器運轉效率高。國內設備有較大的差距。
6.6國外紡機很注重節能、降耗、減排的綠色環保生產。關鍵設備都有節能、降耗、減排指標和措施,作為設備先進性重要指標和賣點。立達、歐瑞康等大公司每年都有節能、降耗設計指標。
6.7國外紡機很注重工業化設計。人性化、簡潔、實用、安全、環保是設計的宗旨。
6.8去年國家為了支持紡機裝備業的發展,專門設立了兩項專項基金項目和一項科技支撐項目的資金支持。這充分說明這些政策和措施不是權宜之計,而是大國崛起的戰略國策之一。
為振興裝備制造業,對符合“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若干意見”支持的新型紡織機械十大裝備,也享受發改工業(2007)2515號文規定對進口設備的貼息支持政策同樣的政策。
對影響紡織機械制造水平的關鍵專件、專用裝置、配套件生產企業,國家繼續給與資金和政策的優惠支持,提高設計、制造水平,滿足高端紡機的配套要求。
為落實國家對紡織工業提出的節能、降耗、減排綠色環保生產制造的要求,紡機制造企業都應對每個產品每年要有節能、降耗、減排設計指標和措施。
紡機制造企業在“十一五”期間任重道遠,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增強自主開發能力,為我國由紡織大國轉變為紡織強國提供更多、更好的精良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