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港 、 金宇集團和 沃華醫藥凈利潤與營業收入均實現同步增長
滬市的日照港和金宇集團以及深市中小板ETF的沃華醫藥搭上了季報披露的首班車。3家公司今日公布的2008年一季報顯示,凈利潤與營業收入均實現了同步增長。
金宇集團的凈利潤增幅在3家公司中最高,該公司今年1至3月實現營業收入17758.8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0.6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25.2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5.46%。日照港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9856.9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2.1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716.0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6.90%。沃華醫藥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604.9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2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95.4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7.16%。 3份季報披露的前10名無限售條件股東持股情況顯示,沃華醫藥仍無機構入駐,頗受機構青睞的日照港和金宇集團股東有進有出,其中日照港股東總數與去年年末相比變動不大,而金宇集團的籌碼則有所集中,股東總數較去年年末下降逾一成。
預約情況顯示,本周刊登季報的公司不多,包括上述3家在內共13家。
而對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情況的統計表明,在目前已預告一季度業績的103家上市公司中,有88家公司報喜,報喜比例高達85.44%。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88家業績報喜公司中有74家預增、1家略增、13家扭虧。從行業分布來看,這些公司主要分布在石化和機械設備行業,共有35家公司因業績預增或扭虧而報喜。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已發布業績公告的房地產及醫藥制品行業的18家上市公司業績均呈現出全面報喜態勢,無一家公司預告業績下滑。
首批季報 三大看點值得關注
今日,日照港、 金宇集團和沃華醫藥3家公司率先披露2008年一季報。對投資者來說,首批出爐的上市公司季報有三大看點值得關注。
看點一:業績增長幾何?
上市公司有信心較早公布定期報告,業績一般都不錯。3家首批刊登季報的公司凈利潤均實現了不同幅度的增長,其中金宇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高達165.46%,日照港和沃華醫藥的凈利潤增幅也分別達到46.90%、37.16%。
金宇集團在去年全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42.98%的基礎上,該公司再創佳績,今年1至3月實現營業收入17758.8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0.6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825.2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5.46%。
日照港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9856.9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2.1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716.0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6.90%。該公司于今年1月1日起調整主要貨種港口基本費率,平均上調幅度約為10%,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率均相應增長。
沃華醫藥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604.95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20%,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95.43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7.16%。報告期內,公司主導產品沃華心可舒片銷量明顯增長,提價效應也逐漸顯現。去年年底,該產品在大部分省市提價工作完畢,開始執行新的最高零售價格,每盒最高零售價格由19.8 元調整為24.2 元。
看點二:半年報是否預增?
下一份定期報告即半年報的業績大致表現如何,上市公司的一季報里也往往能看出個端倪來。因為按照規定,如果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將發生大幅度變動,上市公司必須在一季報里進行預告。
在首批披露季報的3家公司中,除金宇集團外均進行了業績預告。沃華醫藥預計上半年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將持續增長,上半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將同比增長30%至50%;日照港稱,由于公司調整2008 年主要貨種港口基本費率、貨物吞吐量上升以及實行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預測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將發生大幅度變動。
看點三:機構是進是退?
由于一季報里披露的無限售條件流通股股東持股情況是截至3月31日的,這就使投資者得以一窺機構最新的動態。
在首批披露季報的3家公司中,沃華醫藥的前10名無限售條件股東中沒有機構的身影,而日照港和金宇集團的股東持股情況就值得一看了。如日照港,報告期末股東總數為40029戶,與年報披露的情況差別不大。與年報相比,券商、基金和QFII等機構有進有出。其中,原排在第一位的無限售條件股東國泰君安在一季度減持了1071萬股,期末持股670萬股;最新排名第一的無限售條件股東長城品牌優選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持股1114萬股,為新進股東;此外,兩家QFII馬丁可利投資、瑞銀也是一季度新進股東。
企業盈利增速減緩已成事實 市場高度關注一季報
近期,在出口放緩、宏觀調控的背景下,企業盈利增速減緩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但減緩的程度仍然難以判斷。如此一來,一季報的情況將成為重要的參考指標。整體而言,A股整體上市公司盈利的增長情況,主要看銀行、保險以及石油石化三大行業,它們利潤占據了A股上市公司半壁江山。 有研究員認為,從行業構成來看,今年一季度業績增長可能不會太樂觀,因為兩個重要行業石油化工和保險的業績可能出現下滑,這兩個行業在去年一季度業績占比30%以上。
分行業來看,2008年一季度業績增長最高的是銀行業,平均業績增長71.8%;最低的是電力,業績同比可能下滑30%。而石油化工業績下滑和保險可能零增長會拖累市場整體業績表現,其余行業增長在20%-35%之間。
保險業方面,2007年的巨額投資收益在2008年中將難以為繼,行業增長極可能大幅放緩。石油石化方面,高油價對煉油子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兩大巨頭盈利大幅下滑的可能性較大。
從單季業績增長來看,2007年第三季度延續了第一季度以來的增速小幅下降趨勢,2007年第一、二、三季度的業績同比增長由98.2%、70.1%逐級下降到45.1%,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去年中期以后業績處于拐點,同比基數逐步提高的緣故。這樣來看,2007、2008年全年的業績增長有望分別在42.5%和34.2%的水平。
企業景氣指數高位回落 多項指標預警經濟下滑
緊隨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出現下滑的勢頭,一季度全國企業景氣指數也較去年四季度出現了回落。加之此前的工業企業利潤、出口增幅均出現放緩,進入2008的中國經濟,似乎正在驗證2007年末學界推崇的“拐點論”。
工業利潤下滑影響企業景氣
根據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一季度全國企業景氣指數為136.2,比上一季度回落7.4點。分析認為,從近年各季度企業景氣運行軌跡看,企業景氣整體上繼續保持高位運行態勢,但受突如其來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以及世界經濟增速減緩等因素的影響,一季度企業景氣指數就出現了明顯回落。
主要行業的企業景氣指數均出現了回落勢頭。其中,工業、建筑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景氣指數分別比上季度有明顯回落。
冰災影響顯現 前2月企業利潤增幅回落至16.5%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482億元,同比增長16.5%,比去年同期回落27.3個百分點,也遠低于去年1-11月份36.7%的增速。
數據顯示,1-2月份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我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1405億元,同比下降5.6%;集體企業實現利潤88億元,增長35.0%;股份合作企業實現利潤18億元,增長18.1%;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1881億元,增長17.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993億元,增長22.5%。私營企業實現利潤636億元,增長52.1%。
在39個工業大類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和電力行業的利潤大幅下滑甚至巨幅虧損是拉低工業企業利潤的主要原因,石油加工及煉焦業由去年同期盈利156億元轉為凈虧損206億元;電力行業利潤則下降了61.0%。
103家公司預告一季度業績 逾八成報喜
就在2008年一季報披露大幕開啟的同時,上市公司2008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7日,滬深兩市共有103家上市公司預告了一季度業績,其中有88家公司因業績改善或提高而報喜,報喜比例高達85.44%。
據Wind統計數據顯示,88家業績報喜公司中有74家預增、1家略增、13家扭虧。從行業分布來看,這些公司主要分布在石化和機械設備行業,共有35家公司因業績預增或扭虧而報喜。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已發布業績公告的房地產及醫藥制品行業的18家上市公司業績均呈現出全面報喜態勢,無一家公司預告業績下滑。
在業績增長幅度方面,預計一季度凈利潤比去年同期增幅大于600%的共有11家,其中新和成預計公司一季度凈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