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競爭日趨激烈,高技術產業是經濟增長的強大助推器,高技術產業在一國經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加快發展廣西高技術產業是實施科教興桂戰略、提高創新能力、增強競爭力的舉措保障,是廣西緊迫和重要的任務。為此,分析廣西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存在的問題,為宏觀管理提供決策參考。
一、 廣西高技術產業發展狀況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理論,將技術集約程度高低作為劃分高技術產業的主要依據,技術集約程度一般用R&D支出占產值的比重衡量。我國高技術產業是依據要素密集程度進行分類,把技術作為生產要素,按技術密集度高低劃分出的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廣西形成了高技術產業體系,取得了進步,但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甚遠。
1、廣西高技術產業總體概況。
統計資料顯示:2003年廣西高技術產業單位有176家,主要分布在合成材料及專用化學產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制造業、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醫療器械及儀器儀表制造業五大行業。從近幾年看,廣西高技術產業主要集中在醫藥制造業和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兩個行業,這兩個行業的企業數、總產值都分別占廣西高技術產業總企業數、總產值的80%以上。2003年,廣西高技術產業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為4.05萬人,高技術產業產值為98.1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不變價)7.28%,比2002年增長23.0%。已經成為廣西工業發展和經濟發展的拉動力之一。
2、廣西高技術產業增長速度。
廣西高技術產業企業數由1998年的163家增至2003年的176家,從業人員數基本保持穩定。廣西高技術產業發展迅速,2003年工業高技術產業產值為98.11億元,比1998年增長107.5%,高于同期廣西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增幅34.4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年平均增長21.5%,高于廣西工業總產值(不變價) 同期增幅9.3個百分點。
3、增加值總量在全國處于下游水平。
從高技術產業總量排位及所占比例看,2000-2003年廣西高技術產業總產值(不變價)、增加值在全國排位處于下游水平,在第20位以后,仍停留在1995年的位次上。2000-2003年廣西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國比重分別為0.69%、0.72%和0.66%、0.57%(見表1)。
表1 1995-2003年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總量表 單位:億元
地 區 1995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全 國 1080.52 1785.33 2107.12 2758.75 3094.81 3768.58 5034.02
廣 西 10.22 12.37 15.36 19.11 22.33 24.70 28.53
數據來源:《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 2004
二、廣西高技術產業存在的問題
1、對國民經濟貢獻不突出。
高技術產業產值占制造業產值的比重是衡量工業產業結構的重要指標之一。根據統計資料計算,2002年廣西高技術產業的總產值(當年價)占廣西制造業產值的6.3%,低于10%的全國平均水平;廣西高技術產業在全國高技術產業的比重也很低,2003年廣西高技術產業產值(不變價)占全國高技術產業的比重僅為0.35%; 2003年廣西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為1.04%,即高技術產業對GDP的貢獻較低,低于全國的平均值1.5%的水平。表明廣西高技術產業的產值規模不高,高技術產業生產質量和水平不高,高技術產業高附加值的特點尚不明顯。
2、研究開發強度低,技術密集度不高。
高技術產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具有較高的技術密集度和技術先進性。R&D強度是國際上公認的用來衡量技術密集度的指標之一,也是國際上用來劃分高技術產業的重要指標之一。多年來,廣西R&D經費占G DP比重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且排位靠后。2002年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僅為0.03%,低于全國水平。廣西研究開發強度低,技術密集度不高,主要表現為科技經費投入強度和科技活動人員強度不夠。2002年,廣西高技術產業的R&D經費為6631萬元,占高技術產業增加值的2.6%,而發達國家為5%以上。與發達地區相比,廣西高技術產業的技術密集程度相差甚遠。技術、人才、資金、設備是高技術產業的基礎條件,發展高技術產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要有人才資源的支持。高技術產業作為知識密集型的產業,人才就顯得更加重要,高技術的發展速度越快,知識陳舊率就越高。2002年,廣西科技人才密度指數達到5.7%,從事R&D活動人員僅占科技活動人員的28.7%。人才是高技術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廣西高科技人才不多,而且近年來有高科技人才外流現象。從高技術產業企業內部環境看,企業還沒有建立良好的技術創新機制,尤其是人員的激勵機制和經費的投入機制。
3、企業規模小,且產業之間發展不平衡。
2002年,廣西高技術企業中,18家為大型企業占全部高技術企業總數的10.78%,而小型企業共125家占74.85%,因此基礎技術、關鍵技術落后,制約了整個產業的發展。廣西高技術產業各行業發展很不平衡,表現在高技術產業內部差異較大。從廣西高技術行業分布看,1998年到2003年間高技術產業企業主要集中在醫藥制造業和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且規模較小、競爭力較弱。從這些方面分析,廣西高技術產業的行業分布決定競爭性弱,這種情況必然造成了一些高技術產業同其他產業關聯效應較差,對傳統產業的滲透帶動作用不明顯。難以實現通過高技術產業裝備、改造傳統產業,從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發展。
4、高技術產業勞動生產率偏低。
高技術產業已經成為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實現效益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勞動生產率是產業技術水平、經營管理水平、勞動者積極性及創造性等的綜合表現。按人均增加值計算,2002年廣西高技術產業的勞動生產率為6.32萬元/人,其中勞動生產率較高的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人均工業總產值為30.67萬元/人,而航空航天器制造業只有1.49萬元/人。這表明,廣西高技術產業不僅目前不具備“高收益”特征。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很難通過發展高技術產業來推動廣西產業結構升級和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
5、自有知識產權少,科技產出能力弱。
廣西高技術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不高,知識產權意識差。2003年全年,廣西高技術產業的專利申請數僅為55項;擁有發明專利數14項,且集中在極少數幾家企業。科技產出能力差,2003年廣西高技術產業的科技項目數共136項,新產品開發項目為79項。由于科技投入的明顯不足,造成了廣西高技術含量的科研成果少,目前廣西發明專利申請量占全部專利申請量的比重不足20%,無法滿足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6、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亟待完善。
廣西高技術企業仍存在機制不順的問題,產權關系不清,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不夠,資源配置不合理,促進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力度較小且不配套,企業尚未成為技術創新和高技術產業化的主體。從高技術企業的外部環境看,尚未形成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的競爭環境。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來源于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和外部市場的競爭壓力,其技術創新的意識不強,絕大部分企業的技術創新組織仍處于一種分散狀態,很難開發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有利于高技術產業的機制尚未建立,適應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投融資體系和相關政策不健全,出臺的一系列鼓勵企業尤其是高技術企業進行科技開發的財稅政策和信貸政策,但貫徹落實沒有完全到位。
三、發展廣西高技術產業的對策建議
1、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建立有利于高技術成果化的機制。
要發展高技術產業,不僅需要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力協同,而且涉及到政策制定、人才培訓、資金籌措、標準規范、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等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有經濟、科技、教育、財政、金融等部門大力協同,建立“科技——經濟”整體發展計劃和政策。建立有利于高技術成果化的機制,實現科技鏈與產業鏈的有機結合鼓勵科技人員依靠科技入股的形式參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鼓勵科技人員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創辦高技術企業,促進高技術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努力實現產、學、研一體化,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縮短轉化周期,以技術進步帶動產業結構升級,提升廣西高技術產業的競爭力。
2、形成多渠道、多層次的投入機制,增加高技術產業中的科技投入。
目前資本市場體系的結構和功能過于單一,設立創業板塊融資市場遲遲未能實現,與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創業服務體系尚不完善,阻礙了高技術企業的迅速成長與發展,成為制約高技術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因此,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建立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自籌為主體、金融部門為支撐、廣泛吸納民間及東部地區和海外資金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資體制,為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資金投入。特別要多渠道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解決融資問題,融資問題是高技術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為此,要使用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發揮其引導性作用,要通過建立規范的擔保機制,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籌措更多的發展資金,從而不斷完善服務于科技創新及產業化的資本市場體系。
3、加強科技創新,突出重點和特色,提高技術產業發展的規模和水平。
積極開展科技創新,加大技術創新力度,鼓勵企業充分利用有利時機,增強開拓市場、技術創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能力,擴大高技術產品出口,全面提高高技術產品出口競爭力。在高技術產業發展上,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力爭在重點領域有所突破。充分用好國家現有的扶持政策,努力抓好既有基礎和優勢、又有明顯經濟、社會效益的高技術產業,努力培育并形成若干有特色的支柱產業。在高技術產業發展方面,中小企業的作用不容忽視,要推動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