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國汽車行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全行業嚴重依賴國外品牌、技術的局面并沒有改變。
在專利方面,根據我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統計數據,從1985年至2005年,國外企業在我國申請的發明專利總量約為國內企業的11.2倍。而且,國外企業的專利申請集中在車上保護、發動機、電氣控制等關鍵技術領域;國內企業的專利申請則集中在車輛傳動、特種運輸等非關鍵領域。
在國外市場,我國企業的專利部署極少,目前還沒有出現為拓展海外市場積極開展專利部署的跡象。例如,根據企業、品牌名稱在美國專利與商標局的數據庫進行檢索,我國長安、奇瑞、吉利、一汽、東風等著名汽車企業都沒有在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美國獲得任何授權專利,也沒有公開任何專利申請。相比之下,豐田公司在美國授權的專利是1.0483萬件,公開的專利申請是2486件;本田公司在美國授權的專利是1.2214萬件,公開的專利申請是3912件。國內企業的PCT專利申請也不多。例如,吉利、奇瑞各公開了1件和2件申請。本田、豐田則各公開了2462件、2863件申請。從這些情況看,我國汽車行業要實現品牌和技術崛起,急需在諸多重大技術領域有所突破。
鑒于耍??裨涸凇笆?晃濉憊婊?辛諧雋宋夜?ü?63計劃著力發展的六大“汽車開發先進技術”。目前,這六大領域的863課題招標工作已經展開。隨著863課題研究的深化,我國完全有能力在這六個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幫助國內企業徹底打破知識產權困局,迅速推動我國汽車行業的整體崛起。
我國六種“汽車開發先進技術”的專利部署情況
(一)轎車集成開發先進技術
該領域的研究重點是轎車底盤匹配與性能優化、碰撞安全性技術、整車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控制技術等。近3年來,我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在該領域公開了約1200篇職務發明專利申請。其中,國外企業申請占60%多。國內企業申請占34%左右,其余主要為國內科研機構申請。
第一,底盤技術。例如,200510061026.8號文獻涉及一種計算機輔助的轎車底盤總布置的實現方法。200410104005.5號文獻涉及一種汽車底盤測功機系統,包括信號調理模塊、數據采集卡、工控機、變頻器等。信號調理模塊的輸入端通過傳感器與底盤測功機連接,其輸出端與數據采集卡塊的輸入端連接,數據采集卡的輸出端與工控機連接,信號調理模塊控制輸出端還與連接有風機的變頻器和連接有電機的加載控制器連接。
第二,降噪技術。例如,200610054365.8號文獻涉及一種汽車消聲器,由筒體、3個隔板、進氣管、出氣管及前、后端蓋組成。隔板將筒體分隔成4個腔室,進氣管從筒體一端伸進,經第一、第二至第三腔室止,出氣管從第一腔室開始穿過第二、三、四腔室后接出,在進氣管、出氣管上和隔板上都開有一定數量的微孔,使第一、第二、第三腔室形成共振腔,可有效降低低頻噪聲。第四腔室內填滿吸聲棉,形成消聲室,同時在出氣管中后段外周設置消聲套。200510043862.3號文獻涉及一種汽車排氣消聲器,可對低、中、高3種頻率的噪聲進行清除。
第三,安全技術。例如,200510101159.3號文獻涉及一種兩用燃料汽車的防爆安全閥,安全閥殼體外部設計有密封圈,安全閥殼體上有排氣通道、承壓腔、進氣通道及安裝螺母。它可有效避免發動機回火爆燃問題。200580031820.6號文獻涉及一種用于前保險杠下部區域的加強件及裝配該加強件的汽車前保險杠。200610140742.X號文獻涉及一種汽車側式安全氣囊導板,包括中柱、支撐架、頂板等。200510085133.4號文獻涉及一種汽車安全氣囊充氣裝置。
第四,減震技術。例如,200580030393.X號文獻涉及一種在汽車車身結構中的減震支柱罩。它由兩個半殼構成,半殼在彼此之間構成一個空腔。減震支柱罩整合到車身結構內作為用于鄰接的車身結構的空心型材連接節點,使減震支柱罩有效加強車身結構,并提高汽車防碰撞能力。200480025762.1號文獻涉及一種用于增強側面沖撞時汽車中的乘客保護的裝置及方法。200610044077.4號文獻涉及一種一維掃描激光雷達汽車防撞系統。200610099747.2號文獻涉及一種汽車制動設備的停車沖擊限制功能實現技術。
(二)重型商用車集成開發先進技術
該領域的研究重點是底盤集成匹配與性能優化、重型商用車駕駛室降低風阻的設計、駕駛室造型設計、駕駛室人機工程設計與優化、駕駛室結構設計與匹配、駕駛室降噪技術和舒適性設計等。該領域出現的專利文獻大部分來自國內企業和科研機構。國外申請主要來自日本、歐洲。不過,近3年新公開的職務發明專利申請僅約720件,相關技術主要分布在如下領域:
第一,構件連接技術。例如,03111835.6號文獻涉及一種重型載重汽車可提升后支撐軸的連接方法,其中,支承軸擺臂的上部左端孔的公稱尺寸為81至100毫米、尺寸公差為0.054毫米,軸頭的公稱尺寸為81至100毫米,尺寸公差為0.035毫米,支承軸擺臂的上部右端孔的公稱尺寸為101至120毫米,尺寸公差為0.054毫米,軸中部的公稱尺寸為101至120毫米,尺寸公差為0.035毫米。
第二,齒輪技術。例如,200410024132.4號文獻涉及一種重型汽車主動傘齒輪局部軟化新工藝。
第三,車型技術。例如,02816515.2號文獻涉及一種車身構型。它利用車身在平軋制底盤上的互換性開發新車型。該技術可把各種座位結構設置、不同類型的內外部環境,包括聲音、燈光及其它改進反映到車身。
第四,駕駛室技術。例如,200480037488.X號文獻涉及一種用于載貨汽車駕駛室的車頂伸展區。駕駛室包括:在前進方向上的左柱,在前進方向上的右柱,以及在前進方向上設置在門切口后的至少一后左柱和至少一后右柱,車頂伸展區至少包括被車頂罩覆蓋的兩個車頂弧拱。第一車頂弧拱從左柱延伸到后右柱,第二車頂弧拱從右柱延伸到后左柱。200480022697.7號文獻涉及一種用于商用車的駕駛室,包括兩個空心型材支架,它們連接到一個支承結構上并且支承在該支承結構上,使得在有力作用到前端部上的情況下,空心型材支架將力繼續傳遞到支承結構內。200610018463.6號文獻涉及一種駕駛室半浮前懸置裝置,包括與駕駛室固定連接的上支架,與車架固定連接的下支架,以及連接在上、下支架之間與上支架通過翻轉軸活動連接、與下支架固定連接的橡膠支撐總成。
第五,輪胎設計。例如,200510048959.3號文獻涉及一種用于重型汽車的鋼絲子午線輪胎。
第六,重型汽車安全裝置。例如,200510043950.3號文獻涉及一種載重汽車安全剎車報警裝置。
第七,電控技術。例如,200710003369.8號文獻涉及一種重型汽車離合器用電控氣動控制閥及電控氣動操縱系統。
(三)轎車直噴汽油機(GDI)開發先進技術
該領域的研究重點是直噴汽油機結構優化、燃燒技術研究、直噴汽油機電控系統及控制策略、尾氣后處理系統、廢氣再循環系統、中國高硫燃油適合性研究、降低噴嘴積碳的技術研究等。該領域職務發明主要來自日本、德國、美國企業。我國企業和科研機構也有少量申請。近3年,該領域新公開的職務發明專利申請約140件,主要分布在如下技術領域:
第一,混合氣形成技術。例如,200410004473.5號文獻涉及一種基于多段噴射的汽油直噴式發動機分層混合氣形成方法,還涉及電控汽油直噴式發動機在中小負荷時分層稀薄燃燒方法。
第二,燃燒控制技術。例如,200610002140.8號文獻涉及一種在直噴汽油機上實現燃燒模式切換的燃燒控制方法。它使用汽油機配氣相位快速切換裝置,在一個發動機工作循環內切換不同的配氣策略,同時配合不同的噴油策略,在點火模式下采用進氣沖程和壓縮過沖兩段燃油噴射,在切換過程中采用進氣沖程,壓縮沖程和排氣沖程末期3段燃油噴射,在壓燃模式下采用進氣沖程和排氣沖程末期兩段燃油噴射。
第三,燃油霧化技術。例如,200510009115.8號文獻涉及一種車輛供油系統的汽油霧化裝置。
第四,發動機電控技術。例如,200510024460.9號文獻涉及一種車用發動機電控EGR系統,包括信號采集傳感器、電子控制單元(ECU)等。它還涉及閥門主要參數,包括進氣主流孔、閥門升程、排氣出口孔等的確定,以及EGR系統在發動機各工況的控制策略等。
第五,除碳技術。例如,200610096952.3號文獻涉及一種汽車發動機排氣系統自動除碳裝置,尤其涉及排氣暖風裝置的排氣換熱裝置和消聲器的自動除碳技術。
(四)轎車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DCT)開發先進技術
該領域的研究重點是電控系統軟硬件開發和控制策略研究、雙離合器分離接合和換檔策略研究、匹配標定軟硬件開發、故障診斷與安全保護技術研究,以及產品臺架和裝車性能、可靠性、產品一致性、電磁兼容性的試驗研究等。該領域專利文獻較少,主要來自國外企業,大致分布在如下技術領域:
第一,雙離合器變速器。例如,200580002077.1號文獻涉及一種用于汽車的雙離合器變速器。雙離合器變速器具有兩根輸入軸、兩個離合器和至少兩根驅動軸。200610095125.2號文獻涉及一種電控機械自動變速器或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的電動換檔執行裝置。
第二,發動機診斷控制技術。例如,20061015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