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主機市場的高產銷,作為內燃機的關鍵零配件,內燃機用起動機和發電機(以下簡稱兩機)及其零部件行業也呈現出繁榮景象。據最新統計,我國內燃機起動機和發電機及其主要零部件產品的制造企業約500家以上,其中具有整機生產能力的約300家,為國產內燃機配套生產兩機的企業約50家。國產內燃機兩機國內配套市場覆蓋率達到99%以上,包括國產乘用車、微型車、輕型車、客車、載貨汽車、各類工程及農用機械、船舶等。
產業結構急劇變化
少數骨干企業,特別是外商獨資以及具有和外資企業合資合作背景的企業,市場擴張迅速,分別成為我國乘用車、商用車和客車行業配套兩機的主力供應商,如上海法雷奧、錦州漢拿、湖北神電、北京佩特萊等。少數實力派企業,憑借他們雄厚的資本實力和豐富的經營手段,在業內迅速崛起,占據了我國微型車主要市場,如重慶博耐特、成都華川、寧波遠州等。
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相對較低的進入門檻吸引了眾多社會閑散資本,業內中小企業發展十分活躍。近幾年新成長起來的中小企業大致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在其他行業賺取了第一桶金的民營企業家進行再投資建廠,這些企業大多具有比較強的資本實力,設備投資比較到位,產品的量上得比較快,且大多在國外售后市場拓展中取得成果;更多的則是業內傳統國營或集體大中型企業中獨立出來進行自我發展的管理或技術人員創辦的企業,這些企業一般都分布在其母廠周圍,形成蘑菇狀。業內中小企業發展最為活躍的主要在江蘇的無錫、常州、徐州地區,浙江的溫州、永康、寧波地區。近年來,河北滄州地區和遼寧錦州、鳳城地區、湖南長沙等地也出現了眾多內燃機兩機及其零部件企業。除個別企業之外,這些企業一般投資規模比較小,設備比較簡陋,管理相對落后,產品類型、市場渠道、零部件來源等幾乎完全雷同。
隨著競爭的加劇,業內市場分割日趨明朗,相對固定的市場格局開始形成。如乘用車及輕型車市場的上海法雷奧、錦州漢拿、天津電裝等;商用車市場的湖北神電、東風汽電、仙游電機股份、江蘇恒力、湖州德宏等;客車及大功率發電機市場的北京佩特萊;微型車市場的貴陽航空電機、重慶博耐特、成都華川、寧波遠州等;配件市場的永康博宇、無錫閩仙、浙江正立等;出口市場的上海法雷奧、迪克斯(上海)、永康博宇、溫州賓陽、錦慈電器、無錫金陽、湖北神電等。
新一輪大規模投資興起
經過近幾年的迅速擴張,業內主流骨干企業產能普遍得到充分發掘,原有的生產規模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發展的需求。這些企業更是敏感地看到未來中國汽車及內燃機市場的廣闊發展前景和國際汽車及內燃機行業零部件全球化采購趨勢對兩機需求的進一步提升。為了能夠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大幅度提升的大趨勢,使自己保持充分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一場大規模的新一輪擴產計劃已經開始在業內悄然啟動。
據對業內24家骨干企業統計,去年技改總投資規模達到26087萬元,新建生產流水線36條,添置各類專用設備280余臺套。上海法雷奧、錦州萬得集團、東風汽電、湖北神電、湖州德宏、永康博宇等骨干企業都有大規模的擴產計劃,不少企業已經啟動實施。最近,兩條自動化程度高、年生產能力分別達到60萬臺發電機和52萬臺起動機的生產流水線已在錦州萬得建成投產;東風汽電投資2000多萬元建成大功率減速起動機生產流水線已于去年上半年投產使用;湖北神電經過重新規劃,在荊州開發區置地138畝建2.5萬平方米新廠房,建大功率減速起動機生產線;永康博宇投資3000萬元建OEM發電機生產流水線,又在湖北黃岡投資5000萬元置地150畝建湖北斯達特汽車電器公司,設計能力為年產100萬臺起動機;湖州德宏計劃投資近1億元在開發區置地150余畝建新的發電機生產流水線,并另擇土地70余畝建起動機生產工廠;北京奧博在山東泰安建新的生產基地。
行業整體水平提高
電機行業緊跟現代汽車及內燃機技術的發展和配套需要,適應體積小、輕量化、大比功率的發展趨勢,加快了產品更新和新技術應用的速度。內置雙風扇冷卻式交流發電機,大功率交流發電機,大功率行星齒輪減速式起動機,采用棘輪式單向離合器的高可靠性大功率起動機、發電機定子鐵心卷繞工藝、多功能電壓調節器、雪崩型整流管、高速電機軸承等產品和技術得到了普遍應用,保證了我國高速發展的內燃機及機動車主機配套市場需求。
特別要指出的是,經過努力,業內大功率減速式起動機的制造水平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產品質量狀況逐步趨于穩定。既降低了產品制造成本,又提高了行業的整體制造水平。另外,業內一些企業在自主研發大功率交流發電機方面取得成功,少數企業已經開始為國產客車配套,從而打破了外資企業在我國大客車配套市場獨霸天下的局面。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具有大功率發電機設計開發和制造能力的企業已經不下10家,產品可靠性和穩定性等正在逐步得到改善。為克服城市公交客車低速或怠速運行狀態下發電機輸出不足影響整車大容量用電設備使用的問題,一些企業正在研制復合磁路交流發電機,永磁式交流發電機的電壓控制技術有望得到解決。
困難不少
受原材料,特別是銅材、鋁材等有色金屬等電機主要耗材價格上漲過快及主機廠降本增效擠壓零部件供應商的雙重打擊,業內企業盈利水平嚴重下降。這種狀況如不能得到克服,將嚴重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除少數外商投資企業外,我國內燃機兩機及其零部件行業企業技術力量普遍薄弱。傳統國營或集體企業負擔重,受各種因素的制約比較多,經營狀況不甚理想,投資不足,技術設備得不到更新,技術老化,優秀技術人才流失嚴重。
近幾年,各地中小企業呈遍地開花之勢,造成投資嚴重分散,設備陳舊,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