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需要標準化管理,標準化需要管理平臺,但現實是總有許多標準在執行時被凍結,總是有許多標準執行時被人為扭曲,導致很多員工在優秀員工和后進員工在標準面前無法準確定性。標準化管理問題和思維成了許多職場打工者必須面對的問題,更是希望基業常青的老板們必須正視的觀念問題。
在中國化的思維誤區中,一個下屬員工無論是基層員工還是高管,如果標準和視覺稍微調整,他既可以是功勛,又可以是混子,也好象在法律面前,說你是罪大惡極判刑也可以,說你是光明磊落需要表彰的英雄也行,難道不是很恐怖的事情嗎?
橫看成嶺側成峰:由標準引發的思考
情景1:
因為筆者在幾個城市同時開展穩定的業務,為了減少費用,貸款在幾個城市都買了房產。不同城市和不同開發商所指定的銀行也不同,所以筆者和交通、建設、浦東銀行都有業務往來,說白了就是每月去還貸款。因為我是學經濟的,知道資金的時間價值,所以我不會提前給他們還錢的,不然我就不貸款了。所以銀行不同,規矩也不同。有的銀行規定每月14日之前還款,有是20日之前。但我咨詢的很清楚,那就是他們很明確的告訴我說:只要你在規定日期內把錢存入指定卡賬戶即可,提前還款沒有獎勵,逾日還款收滯納金,不過提前存款按照儲蓄賬戶給點活期利息,不過那點錢和貸款利息相比真的是微不足道了。
這在我看來就是很嚴格的標準化管理的例子,規定當月14日之前還款,如果你在13日晚上23:59之前用自動還款機把錢存上就不算違約,也談不上鉆空子。因為等到次日早上他們劃款有錢入帳,而且還是按照約定時間內操作的,所以這樣還款在執行合同上沒有一點瑕疵。一位銀行員工直截了當的告訴我:月初1日與13日還款在我們看來性質是一樣的,我們不以吸收儲蓄存款為主,只要你按時還款我們就很滿意了。
平時我們發現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火車、飛機一般準點發,幾乎沒有提前出發的可能,你只要按照火車站或者機場的提示行動即可,即使先上火車或者飛機也不會先開,都坐滿了也要等到時間到了才能啟航。當然因為特殊原因也有遲到的,那就是標準的特殊性了。所以我們發現,生活中到處有標準,越是文明度高的國家,標準化程度約高,所以我們會發現,日本的地鐵相當準時,而中國的航班和鐵路卻是常常晚點。但沒有這些標準那我們的生活就全亂套了,所以我們的生活很大程度是由標準、道德和制度來約束的,就象男女分廁所、路分左右行走,這是很明顯的文明的進步標志了。
情景2:
“你怎么才來,不能早點嗎?”
可能每個人念書求學時都遇到過類似我被老師責備的情形,但不是因為遲到,而是因為老師已經進了教室,而我們因為某種原因剛進教室在座位上坐下不到一分鐘,上課鈴聲就響了。這類被老師稱之為踩著鈴聲上課的學生,往往都被認為是學習動力不足和貪玩的壞學生,可惜小時我們那個班級就兩個考上了大學,那個是和我天天一起上學的伙伴,可見世俗的眼光很多持錯誤的。
每當這時,我就內心犯嘀咕:不是規定早8點上第一節課嗎,我提前一分鐘到難道不符合學校要求嗎?所以后來我給MBA學員上課時就講到,如果你能掌握的準,在時鐘剛好到上課時間的那一秒之前坐下就可以了,有這樣時間觀念的人才能談得上成功,同時我也不會提前進入教室,也會在不斷感覺和嘗試中找到最精確的到教室的時間,以此來調整自己的時間安排和行走頻率。
我給很多國企講過課,發現有個很特殊的共同點,他們普遍認可的員工或者勞模都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往往第一個或者很早到單位,很晚或者最后一個才下班。淡化了時間觀念,獻給了工作,說明了敬業程度很高,但不能去設想他工作效率如何了,不然會傷了企業領導和勞模情緒的。如果員工都像勞模那樣工作,那真是以廠為家了,時間標準就制訂的沒有意義了,單位時間的效率考核也慢慢失去意義了。
忠誠敬業與管理標準能否共生?
領導表揚的勞模模式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這個員工利用各種時間多干了很多工作,不管是給加班費也好不給也罷,總之這樣的員工就是優秀的、忠誠的、敬業的。員工大部分時間在企業內,無論是做的好事、無用功還是矛盾、破壞作用等都是在企業內發生的,所以這也是有正反兩方面作用的,員工的工作業績和工傷可能都會增加。其實管理先進的公司不輕易讓員工無緣無故的加班,加班了也要嚴格管理,避免隨機性太強造成企業的損失。特別是很多外企倡導員工高效務實的工作,利用好工作時間,不提倡加班,除非加班不給加班費,甚至連飲食也免了。否則一旦員工常常加班會給人兩種印象:一是占公司便宜,賺取加班費,二是工作效率低下,笨鳥多飛。不管哪種印象都和國企以及我們通常的價值觀完全相悖離,這需要引起我們的深思。
實際上后來企業改制后這樣的勞模下崗的最多,原因不外乎是這類員工創新意識差,而其他員工在嚴格的管理指標和標準下也一樣能達到這樣的敬業和努力的程度。看來員工敬業和忠誠與否,也在于企業的教育和管理標準。未來希望我們的企業靠專業和創新興盛,靠標準化管理保障效益,而不能靠矬子拔大個似的選擇勞模來引導員工努力工作,雖然文化是企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沒有標準的力量和規范,帖多少標語、喊多少口號都是沒有用的。
哪個企業都希望員工更多的忠誠企業和更加敬業,這沒有錯,但是最終的根本是勞模和忠誠者是不可控的因素,但標準化催生生產效率意義上的勞模和忠誠于企業的員工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我們看到很多日企員工忠誠敬業,但看看他們團隊似乎都這樣,每個單獨的分子似乎都很平常,誰也沒有勞模需要承認和回報的心態,這就是標準化管理的結晶。
國內的很多國企和民企之所以一再提煉典型挖掘勞模,就是希望起到中國人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但這和管理軍隊是有區別的,因為軍隊是有著極其明確而精細的標準的,從著裝、訓練、口號、吃飯、睡覺等都有著極其規范的標準化程序的。所以軍隊的戰斗力就強,即使不打仗,搶險和搞工程建設,連剛剛退伍不久的民兵都無法相提并論,可見標準的制約性和有效性。
所以我們可以總結得出,凡是總喜歡開表彰大會和勞模大會的,企業管理往往原始簡單,人性化過于濃厚,同時管理標準一定十分粗放,可執行性也不會很強。忠誠敬業和管理標準是可以和諧共生的,標準化可以催生企業效益的提高,同時間接培育普通意義上的勞模,也就是說達到勞模的工作狀態和勞動生產率;而忠誠敬業對管理標準的促進作用似乎有限,他體現的是一種妥協和中庸,更是一種精神力量,屬于兩個范疇.管理標準屬于理性的,忠誠敬業是感性的,未來企業的治理和提升一定是充滿理性標準的。
對事和對人引發的雙重標準
幾乎所有企業都會旗幟鮮明的反對幫派和小團隊,但看看這些大企業無論是長虹、玉柴還是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