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進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更好更快地發展,近日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針對該行業的現狀提出了八項技術發展建議。
該協會指出,工程機械行業是機械工業的主要支柱產業之一,2005年中國工程機械銷售額達到1262億元,利潤45.5億元,出口創匯29.4億美元;2006年工程機械產品主營業務收入繼續以28.36%的增速創出1620億元新高。
2007年1~10月,工程機械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幅為42.3%,工業總產值同比增幅為40%,主要企業、主要產品銷量同比增長了30.3%,中國已經成為國際工程機械制造業的四大基地之一(美國、日本、歐盟、中國)。
但是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中國工程機械產品的技術水平及核心技術成為制約其競爭力進一步提高的關鍵因素。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工程機械產品的技術水平平均差距在15年左右,主要表現在產品使用可靠性、整機壽命、外觀質量及信息化技術水平上。這些差距集中反映在基礎部件技術水平方面。因此,要振興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就應該把過去僅僅對主機產品發展的政策性支持轉移到發展基礎零部件上來,將立足點放在提升基礎零部件技術水平上來,加大其技術創新力度,并輔以政策性支持。
目前,制約我國工程機械產品的主要關鍵技術有以下八項:
一是動力換擋變速箱設計制造技術。動力換擋變速箱是工程機械動力傳遞的核心部件,雖然品種規格較多,但其功能都是一樣的,在設計研發制造中具有共性。現在國產動力換擋變速箱與國際先進產品相比,主要存在著故障多、噪音高、壽命短及漏油情況時有發生等不足之處。要提高相關產品技術水平,動力換擋變速箱設計制造技術亟待攻關提高。動力換擋變速箱設計制造技術包括研發手段、電液控制技術、工藝制造技術、試驗技術、材料處理技術,是一個系統化的綜合集成技術。建議通過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相結合的發展思路,實行項目招標落實,再輔以政策性扶持,實行項目跟蹤管理的辦法,使項目研發工作按目標實施到位。
二是濕式制動驅動橋設計制造技術。濕式制動驅動橋是工程機械產品的行走部件,它具有免維護、傳動效率高、壽命長等特點,大大降低了主機的使用維護費用。制造濕式制動驅動橋的關鍵技術在于研發設計軟件、測試手段、橋殼的材質與鑄造技術、鼓形傘齒輪的位移技術、濕式摩擦片的材料與制造技術。目前國內只有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與德國“ZF”公司的合資企業對此進行生產,但價格偏高,下游企業難以接受,需要進行國產化技術研發。
三是柱塞型液壓馬達、液壓泵設計制造技術。柱塞型液壓馬達、液壓泵部件是工程機械產品作業系統的關鍵傳動部件。此類產品國內制造技術一直不過關,現在大部分主機配套主要依靠在國際市場采購。但是隨著國際市場競爭的加劇,中國產品出口量加大,日本和德國供應商已采取限制措施,控制配套件供應量,提高價格,拖延供貨期,已經嚴重制約了中國的挖掘機、混凝土攪拌運輸車、混凝土泵車、拖式混凝土泵、水平定向鉆等產品的發展。中國目前在柱塞型液壓馬達和液壓泵的設計制造中亟須突破的關鍵技術主要包括設計研發技術、鑄造技術、加工工藝技術及試驗技術等。
四是回轉支承設計制造技術。回轉支承作為液壓挖掘機、輪式起重機、塔式起重機、履帶吊、港口起重機等產品的關鍵部件,目前國內雖有專業廠商生產,但是回轉支承用的鋼材、鍛造技術、熱處理技術等均滿足不了產品技術性能指標要求,仍然存在尺寸大、笨重、使用壽命短、噪音高等缺陷。
五是整體式多路閥設計制造技術。該產品是工程機械產品作業操縱的關鍵基礎元件,現在國內生產的多路閥大部分是分片式組裝型結構,體積大、壽命短、漏油,使整機產品缺乏競爭力。該產品的關鍵技術是工藝制造技術,包括毛坯鑄造與清理技術、加工制造技術、裝配技術等。
六是四輪一帶研發制造技術。四輪一帶產品包括支重輪、驅動輪、拖帶輪、導向輪和行走履帶。它是履帶式行走工程機械的配套部件。其中支重輪、驅動輪、履帶是關鍵配套件,產品技術涉及到設計開發、材料和工藝制造技術。目前中國的四輪一帶產品平均使用壽命只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一半,從而影響了整機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
七是產品信息化技術。國際工程機械產品信息化技術開發應用已基本成熟,產品在施工作業中對各種工況參數的信息反饋、機械與液壓的各種故障自診斷及自動化信息鏈的集中顯示與操作等已成為當今國際工程機械行業先進技術發展的主流。目前國內工程機械行業雖有局部的“863”項目計劃作為技術支持,正在試驗推廣中,但從系統設計、制造與資源配置來看,距離商品化配套還很遠,需要重點扶持。
八是工程機械行業現代集成制造系統技術。工程機械制造業是屬于多品種、系列化特性的一個產業。從市場分析、產品研發、加工制造、配套技術、經營管理、成本控制到售后服務的全部生產活動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應該緊密連接,形成一個整體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管理系統,簡稱CIMS系統。目前,發達國家主要工程機械制造公司均實施了CIMS管理系統,這對提高企業在國際上的核心競爭力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也應該充分重視這一技術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