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如何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已成為當前政府部門面臨的一道重要“民生考題”。據統計,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高達600余萬人,加上歷年積累下來的未就業畢業生100余萬人,今年將有700余萬高校畢業生面臨就業。在今天上午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代表們紛紛為金融危機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探路”。
分組審議開始不久,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恩多率先支招———“我建議實行科研機構見習員制度,讓高校畢業生有機會在科研系統進行兩到三年的見習。”王恩多代表解釋說,一個科研項目的順利完成,不僅需要有處在科學前沿的專家學者,也需要各類科技人才的支持。“建立科研機構見習員制度,不僅能為高校畢業生求職增添含金量,也能幫助科研單位挑選到適合搞科研、愿意搞科研的‘好苗子’,一舉兩得。”
王恩多代表的話,可謂拋磚引玉。現場,大家紛紛為破解金融危機下的就業難題建言獻策。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馬德秀代表的一席話令大家精神一振———“近年來,交大畢業生的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7%左右。雖然當前就業形勢相當嚴峻,但經過各方努力,交大畢業生今年就業形勢仍比較樂觀,機械、船舶、信息、材料等專業的人才更是逆勢走俏。”
“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高校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就是與國家戰略需求相結合,及時調整學科設置,實現學生專業結構與社會需求的無縫對接。”馬德秀代表道出自己的切身體會。近幾年,交大在探索產學研結合培養人才方面已經嘗到了“甜頭”。她說,這幾年,交大和中海油、上汽、大電氣、寶鋼、航天科技等多家單位聯手,聯合培養產業急需的專業人才。學生們干中學,學中干,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自然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馬德秀代表的話音剛落,民建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張兆安代表立即接過話頭,提出通過四個“一點”促進就業:企業社會承擔一點,自主創業解決一點,學生擇業觀念轉換一點,政府政策扶持一點。談到大學生創業,上海電氣液壓氣動有限公司總工藝師李斌代表有著自己的思考。他建議探索建立準就業制度,幫助大學生開拓眼界、儲備資歷、經受歷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