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企業對接產業——企業辦職教帶來的啟示
|
(發布日期:2008-12-11)
|
![]() |
|
|
離畢業還有大半年,但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電機電器專業的陳敦巍和他的幾十名同學經過3個多月頂崗實習考核,已經正式被湘潭電機集團電氣事業部錄用上崗。“現在每個月都拿得到1700元左右的計件工資呢。校企融合的辦學模式,讓我們真正做到了零距離上崗。”陳敦巍說。
湖南電氣職院是國家重大裝備基地湘潭電機集團主辦的高職學院,學院內部又設置了院辦工廠,形成了企業辦校、校內辦廠的全新職教格局。“企業有多大,我們的教學資源就有多大。”院黨委書記彭希林自豪地說,“融入企業,對接產業,是我們的制勝法寶。”
啟示一:產教結合避免盲目性
產教結合是該校堅持了幾十年的老傳統。專業設置上,該校100%從湘電集團和市場需要出發,以避免人才培養的盲目性。學院開設的電機與電器、模具設計與制造、數控技術、電氣自動化等優勢專業,培養的都是企業急需的人才。近年來,隨著湘電集團進軍風電產業,學校又開辦了風力發電設備制造與安裝專業。課程體系也是100%從崗位素質要求出發。學院邀請企業技術專家一起組建了20個專業的專業指導委員會,按照職業崗位的要求,把最新知識和技能融入相關課程中。學院開設的500余門課程中,純實踐課和理論加實踐課占到73%,突出了課程的實踐性。
啟示二:工學結合提升技能性
工學結合是該校辦學最大的亮點。他們大力推行“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把課堂傳授間接知識與現場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結合起來,開設了基本技能實訓、專業技能實訓、綜合實訓、到企業頂崗實訓等實踐課。實訓面向企業所有崗位群和所有工種,湘電集團在每個車間都設有專門的教育干事,負責接收指導實訓學生。學生帶著問題來到企業實訓,由企業采取師傅帶徒形式,嚴格執行崗位技能操作標準和規程。這樣能讓學生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能碰到和解決課堂上無法觸及的問題,畢業時就已成為具有一定生產經驗,熟悉企業生產環境的“準員工”。 今年,該校畢業生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獲證率高達98.71%,其中獲得高級技能證書的占92.21%。
啟示三:校企融合促進多贏
校企融合促成了企業與學院、學生的多贏局面。多年來,學院不僅為湘電集團源源不斷地輸送技能人才,還通過辦培訓班的形式,促進企業人力資源的優化、員工結構的合理化和員工整體素質的提高,使學校成為企業所依賴的人才庫。而學院通過共享企業資源,承擔了大量科研項目和課題,開發了數十種產品直接進入市場,2007年產品開發和銷售收入427萬元,為學校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和“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發展提供了空間。
近幾年來,學院年年超額完成招生計劃,畢業生就業率年年走高,2008年以98.71﹪的就業率,在全省高職院校中排名第五。學院還進入了國家首批100所“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學校行列。
■編輯點評
職教要主動融入企業價值鏈
簡歌
湖南電氣職院“校企一體,產教結合,工學結合”的辦學特色,生動地詮釋了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技能型人才,參與生產服務和推進技術應用。職業教育是從職業而來,職業的訴求緊密連接著企業的職業崗位。因此,職業教育必須主動融入企業發展的價值鏈,使培養的人才與企業的需求不錯位、不滯后、不離散。只有這樣,才能培養一批又一批適應現代高新技術和管理要求,覆蓋產品開發、生產制造、營銷管理、維修服務等全過程的高技能人才。
今年我省已經明確提出,要將職業院校與相關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捆綁”一起,組建18個職教集團,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以彌補過去職業教育與企業、市場聯系不緊密的缺陷。我們期待通過校企合作,通過“專業+產業”、“教學+研發”、“培養+就業”等創新形式,我省職業教育能夠快速、健康、高效益發展。
[稿源:湖南日報]
|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