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人才 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有多遠
|
(發布日期:2008-12-1)
|
![]() |
|
|
作為一個學生,從學校到社會,從學習到工作,這個距離到底有多遠?
記得在七八十年代,一個學生從學校分配到工作崗位上之后,單位會專門安排的師傅帶,一直到能獨立工作為止,而現在,在很多的企業,當應屆畢業生到來之后,會接受一系列的培訓才能上崗,更有些外企在這之外還會安排一對一的導師帶領新員工進行工作,當然這些導師也只是早一兩年進去的員工。這些都說明,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剛畢業的學生和公司要求的工作人員是有一定差距的,而彌補這段差距,暫時只能由公司來做。特別是學自動化技術的人,在學校學的和在公司用的,感覺差距越來越大。
我想很多人都曾經經歷過,在學校里學習,特別是在本科階段,前兩年學的是文化基礎課和一些基礎的工具課,例如計算機基礎知識、機械制圖之類,從大三才開始學習專業課,但是所謂專業課,主要的一些理論課,當然這也是必要的,到畢業之前,還會學一些應用類的,例如可編程控制器(PLC),但是即使是這類課程,一是理論說得多,二是所用的PLC非常古老,從那里只能學到PLC的簡單原理及非常簡單的編程。先不說工作的種類千差萬別,即使是從事已經學到的課程完全對應的工作,古老的知識、簡單的應用也無法直接應用在工作中。
大學生越來越多,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從很早就開始為自己做好職業規劃,并在課余時間學習更多先進的知識為就業做好準備。一是考證熱,凡是可能有用的,大家都去考,有好過沒有;二是學習新興的應用技術;三是利用假期參加實習。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會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因此這種準備做得相應的就不足,更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該如何入手,直到畢業了還不知道該怎么辦。
要解決這個問題,光靠學生自己肯定是解決不了的,還得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職業規劃的課程,引導學生從入學就開始考慮未來的就業,社會也可以盡早地提供信息給學生,說明需要的人才是怎么樣的,需要具備怎樣的知識和技能,也可以為學生多提供一些兼職的機會,讓學生可以接觸一些社會,也可以從兼職中認識到自己的差距,以便學生盡快彌補。
我始終認為,有一句話是非常正確的,任何事情的發生,絕不是因為單方面促成的,涉及的任何一方都需要從自身尋找原因。希望學生、學校和社會一起來填滿這個差距。
|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