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業亟需人才能源
|
(發布日期:2008-7-16)
|
![]() |
|
|
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新能源行業的發展迎來了良好的機遇。根據世界能源委員會的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新能源市場的商機將達2萬億美元,其中風力、太陽能、乙醇和生物燃料等綠色能源將成為投資主流。此外,新能源是國家“十一五”期間的重點產業,在政策傾斜下,新能源行業將出現快速發展。隨著國家經濟轉型提速,國有、民營企業及外資企業在風力發電、太陽能、生物智能等方向的人才需求將大幅放量。
太陽能:高端人才需求顯現
去年9月,曾任華虹NEC、中芯國際公司高級運營官的姜慶堂,出任晶澳太陽能公司運營副總裁兼代理CTO;去年底,上海先進半導體公司原CEO劉幼海出任江西晶能光電CEO;而近期出任太陽能電池廠百世德總裁一職的方朋,過去曾是華虹NEC的執行總裁!捌鋵嵾@只是半導體行業人才流向太陽能產業的冰山一角。”業內人士評價道。半導體業高級人才紛紛投身于太陽能行業,展示了太陽能行業的魅力與用人需求。
上海熱輝太陽能有限公司的劉勇告訴記者,多數太陽能企業都是從小作坊企業發展起來的,相對于成熟產業比如家電業,原有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有待提高。在此背景下,各類太陽能企業迫切需要引進各類高端人才,同時逐步加強自身企業人才素質的管理,通過內部管理培訓以及再教育提升人才的綜合水平。
上海熱輝近期準備招聘1名副總裁,主要負責經營,要求具有“良好的社會人際關系,電力、工程、稅務、管理、財務、法律專業本科以上學歷,8年以上大型企業相同崗位工作經驗,5年以上高級管理工作經驗,精通電力行業的投資分析、項目策劃、招商策劃、運營推廣等,能夠打造一支優秀的營銷團隊!薄白詈笠粋條件最為重要!眲⒂聫娬{。
業內人士指出,太陽能企業的現狀可能會對人力資源產生一定程度的排斥力。盡管整體行業發展已趨成熟,但太陽能企業的發展卻還比較落后:一些小企業管理混亂,難以提供員工個人發展平臺,對人力資源難以形成有效的吸引力;部分大企業距離現代化企業管理水平還有一定差距,組織效率低下,員工積極性不高。
風能:技術應用人才缺乏
浙江運達風力發電工程有限公司的何國棟最近有些著急,他已經是第三次到上海來招聘了,他的同事也已經在北京、南京等地呆了一個月以上。他告訴記者:“我們需要的人才并不算高端,可是就是招不滿。”上海久隆電力有限公司的施紅衛則坦言:“需求量大,應聘卻并不踴躍,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不了解;二是怕吃苦。”
何國棟介紹說,風電產業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期,其基本特點就是:基礎研究已經完成,目前最重要是的設備制造與安裝。因此,最需要的就是技術應用人才,主要職責是開發、制造、安裝、調試各類風電設備。浙江運達這次招聘的職位,都是技術應用崗位,“比如技術支持工程師,負責調試風電設備的;載荷工程師,測試部件強度;另外還有四類不同的機械工程師,分別是技術支持、設計、研發、應屆生,都有不同的職責!
上海久隆招聘的自動化硬件工程師也屬此范疇,主要負責風電設備的一部分設計任務。這些職位大都要求機械、電氣自動化等相關專業畢業,3年左右的相關工作經驗。隨著職責的進一步細化,對專業及能力的要求也會細化,比如自動化硬件工程師,就要求3年以上嵌入式硬件設計經驗和電力相關現場測控硬件設備開發經驗;ARM處理器開發經驗;熟悉數字電路及模擬電路設計等。
風電企業為何招聘不順利?在浙江運達所有職位的招聘要求中,都要求“能夠勝任經常性外地出差”,有的還要求“在風電現場工作一年”。何國棟解釋說:“大多數技術人員都要到風電現場去,有些需要隨著項目走,有些還要固定一地完成技術維護工作!笔┘t衛告訴記者:“幾乎所有項目都遠離都市,工作環境的惡劣可能嚇退不少人!憋L電技術人員必須具備專業性很強的知識組合,能夠將機械、水力、計算機、氣象學等知識結合起來,另外,技術人員都要能夠在不同的氣象條件下爬上幾十米的高空。
根據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前,平均每年要新增裝機容量約200萬千瓦。要實現這個目標,人才是關鍵因素。據專家估算,到2020年,中國將有幾十萬人從事風電產業,其中包括好幾萬專業人員。 |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