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機學院設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耕種技術本科“試驗田”
|
(發布日期:2008-5-6)
|
![]() |
|
|
上海電機學院5月5日傳出信息,從今秋新學年開始,學校將在機械、電氣、經濟管理等專業設立技術本科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在實驗區內,學校調整理論課與實踐課之間比重,從原先的7∶3調整至6∶4,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與企業緊密合作,共同設定專業方向、設計課程,派出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校企聯合培養人才。
上海電機學院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應用型本科人才為目標,工科是該校的優勢學科,畢業生很搶手,近年來的供需比高達1∶5以上。但是,學校對企業用人情況進行調研時得到反饋,企業希望技術本科人才能進一步增強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此,學校在部分專業設立“創新實驗區”,調高了實踐課所占的比重,引入“綜合實驗”項目。即在傳統的課程實驗、技能訓練基礎上,每學年學生還要完成“綜合實驗”項目,所占課時少則一兩周,多達六七周,把分散的理論知識與技能訓練“串”起來。例如,機械制造專業學生到了大三,老師會要求他們制造一個復雜零件,學生運用軟件進行設計、工業仿真,再到學校的機床上加工裝配。如此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技術能力,學生大四到企業實習時,就更有底氣。
在“創新實驗區”,學校要求每個教師科研團隊都要吸納部分本科生為“科研人員”。老師向學生展示學科發展前沿,指導他們查閱國內外研究資料,帶著他們跑企業,向技術人員了解生產實際中的難題,激發學生科研潛力。學校還致力于打造技術應用型教師團隊,每年派出一批青年教師,到企業進行為期一年的全脫產掛職鍛煉。教師掛職鍛煉期間,學校的工資獎金一分不少,還給予津貼,為此電機學院一年投入100萬余元。這批教師通過在企業的鍛煉,進一步了解行業和社會需求,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回校后更好地“反哺”教育。
高校培養技術本科人才,必須緊貼行業和企業需求,且具有前瞻性眼光。上海電機學院不斷探索新模式,與企業“深度合作”培養人才。如,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與上海風電設備有限公司、阿爾斯通公司聯合辦班,為企業定向培養目前緊缺的風電設備調試人才和軌道交通人才。國際貿易專業與上海電氣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共同設計課程,企業界人士將行業發展的新動向及時帶進課堂。針對工科專業辦學投資大的特點,學校與企業共建實驗室,基礎實驗室建在學校,專業實驗室建在企業,校企共享實驗實訓資源。
|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