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1月機電產品進出口特點分析 |
(發布日期:2007-1-20) 來源:
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
|
![]() |
|
|
據海關統計,2006年1~11月,我國機電產品進出口貿易繼續保持健康穩定發展勢頭,進出口總額達8839.6億美元,增長26.9%,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55.5%,比2005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4963.3億美元,增長29.8%,增幅回落2.9個百分點;進口3876.5億美元,增長23.5%,增幅提升8.8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實現順差1087.2億美元,增長58.8%。
2006年1~11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在2005年全年增長32%的基礎上再次增長29.8%,高于全國外貿出口增幅2.3個百分點;在全國外貿出口中的比重上升到56.7%,提高1個百分點;出口凈增額1139.3億美元,占全國外貿出口增量的60.4%,拉動全國外貿出口增長16.6個百分點。從發展趨勢來看,各月出口增長略有起伏,11月當月增幅相對較高,增幅為31%,高于平均增幅1.2個百分點。
機電產品進口增長提速,在外貿進口中的占比為54%。2005年1~11月,機電產品進口增長緩慢,增幅僅為14.7%,2006年同期迅速提升,2.5%的增幅高于外貿進口2.9個百分點;在全國外貿進口中的比重上升到54%,提高1.3個百分點;凈增736.7億美元,占全部商品進口凈增額的60%,帶動全國外貿進口增長12.4個百分點。
機電產品貿易不平衡現象日益突出,順差擴大到1087.2億美元。在8月和9月單月順差額超過百億美元之后,10月、11月的順差繼續大幅增長,分別達到147億美元和161.3億美元。由此帶動累計順差額達到1087.2億美元,同比增長58.8%,占全國商品順差額的69.4%。
2006年1~11月,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機電儀產品和設備進出口較快增長,其中主要產品(如運輸工具、儀器儀表、電器與電子產品、機械及設備)均有良好表現,貿易額增幅分別達到42%、22.8%、30.3%和20.5%,較2005年同期凈增1731.1億美元。
從具體產品看,2006年1~11月,出口額最大的機電產品依次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通信設備、家電和消費類電子、電子元器件和電工器材等。其中,通信設備和電子元器件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分別增長46%和43%,是帶動出口增長的主要力量;而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增速繼續回落,增長20%,同比回落6個百分點;家電和消費類電子產品增速回落較大,增幅為19%,同比回落11個百分點。從具體產品看,增長顯著的手機出口3.5億部、增長73%,液晶彩電出口1346萬臺、增長105%,光纜出口2.7萬噸、增長99%,筆記本電腦出口4694萬臺、增長26%,數碼相機出口8172萬臺、增長18%,電線電纜出口1257萬噸、增長15%,顯示器出口9766萬臺、增長13%。
2006年1~11月,進口額最大的機電產品依次是電子元器件、自動數據處理設備、電工器材、通信設備、汽車及零配件等。汽車及零配件進口繼續快速增長,增幅達39%;電子元器件和通信設備進口增長接近30%;計算機類產品進口增長緩慢,增幅僅為13%。從具體產品來看,整機進口中增長較快的有手機2743萬部、增長133%,光通信設備59.5萬臺、增長480%;整機進口放緩的有筆記本電腦65.5萬臺、增長3%,顯示器420萬臺、下滑21%,傳真機140.8萬臺、下降1%。在加工貿易帶動下,電子、計算機、電信等產品的零配件進口需求旺盛,大部分產品增幅超過30%,如集成電路和微電子組件進口964.8億美元、計算機零附件和磁盤驅動器進口282.8億美元、移動通信設備零件進口133.6億美元、汽車零附件和關鍵件進口120.5億美元。
另外,出口方面較為突出的增長點有,船舶及零件、復印設備、航空航天器材等持續了前段時期的快速增長態勢,增幅超過50%;起重工程機械、金屬加工機床、紡織機械、鐵道及電力機車及零件等增幅超過40%。進口方面,鐵道車輛及零件、航空航天器材增長在60%以上;照明器材、金屬冶煉器材、船舶和船用設備等增長超過30%。
2006年1~11月,機電產品一般貿易出口增勢旺盛,進口增速大幅回升。其中,出口1242.9億美元,增幅高達38.9%,占比25%;進口在2005年同期下滑2.3%的情況下出現反彈,進口額達1016.9億美元,增長24.1%,占比26.2%。
加工貿易占比超過60%,進出口增速均有回落,順差1580.9億美元。加工貿易出口3535.6億美元,占比高達71.2%,增長26.4%,增幅同比下降4.7個百分點;進口1954.6億美元,占比為50.4%,增長20.3%,增幅下降7.4個百分點;順差高達1580.9億美元,高于整體貿易順差。
2006年1~11月,我國機電產品對亞洲、北美洲和歐洲三大市場出口穩定增長,增幅均在27.1%~29.3%,三者總計占比達到92.9%;對拉美和非洲出口加速,增幅分別達到62.5%和46.4%。自各大洲進口增幅全面回升,其中自亞洲進口份額達到75%,增長21.7%;歐洲和北美洲分別占比15.4%和8.4%,分別增長26.4%和32.9%,增幅分別提升2..1個百分點和22.8個百分點。
我國與重點市場的機電產品貿易不平衡現象加劇:順差方面,對香港地區順差939.2億美元、對美國順差825.9億美元、對歐盟順差46.2億美元;逆差方面,對臺地區逆差437.6億美元、對韓國逆差341.9億美元、對日本逆差322.7億美元和對東盟逆差146.5億美元。
根據目前的進出口態勢,預計2006年機電產品出口將達到5540億美元,進口達到4300億美元。因同期世界主要機電產品貿易國家(地區)增速均小于中國,(如美國機電產品貿易增長12%,德國增長9%,日本增長不到7%),預計2006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將超過日本,上升到世界第三,位于德國和美國之后;全年進口將超過德國上升到世界第二,位于美國之后。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