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國自動識別技術協會工作計劃 |
(發布日期:2007-1-7) 來源:
|
![]() |
|
|
一、指導思想
以科技創新、自主創新、集成創新為指導,以標準化工作為基礎,拓展自動識別技術應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識別知名品牌,促進中國自動識別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目標
1.實施、完成國家標準化研究課題及標準制定項目(以標準委批復為準)
經國家標準委批準立項(已申報)的“條碼技術應用系統設計規范研究”、“工程機械、儀器儀表等機械行業的產品編碼標準化研究”、“航天型號工程管理信息編碼技術研究”、“特種設備及零部件統一編碼、標識及應用標準化研究”、“生物特征識別評測方法的標準化研究”、“DPM零部件本體標記技術標準化研究”等6項標準化課題,及“條碼打印機通用技術規范”、“有源射頻標簽通用技術規范”2項標準的制定工作,分別由協會秘書處統一組織、協調進行實施并按計劃完成。
2.標準的宣貫
圍繞中國自動識別技術協會于2006年頒布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實施的9項標準,分別由各專業技術工作組進行標準的宣貫。編寫有關宣貫資料(應用指南),在業內及用戶范圍進行標準的宣貫,以利于推廣應用和標準的實施。
3.統計、分析我國自動識別產業知識產權現狀,完成行業調查報告
在我國自動識別行業內進行各種自動識別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產品(軟、硬件)的統計(包括:已批準授權的專利、已授理的專利申請、正在申請的專利),在統計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完成自動識別技術知識產權現狀調查報告。
4.研究國內外與RFID技術相關的技術成果及專利
統計、分析、研究ISO/IEC18000系列標準中相關的專利技術,分析我國RFID產業自主創新、集成創新所面對的關鍵問題,提出我國RFID產業自主創新、集成創新的策略及發展戰略,完成部分相關研究報告。
5.配合應用行業制定相關應用標準
積極推動自動識別技術應用,參與并配合應用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
6.建立應用試點,促進行業拓展
繼續推動條碼、射頻技術的應用試點工作,在課題、標準工作開展的同時,加強試點的啟動。
7.國際交流
依據外事計劃,組織會員參加歐洲(參加AIM歐洲論壇及展覽會)、日本(展覽會和交流)等活動,進行國際交流,促進合作(具體計劃另定)。
8. 提升展覽會的品牌,做大、做強
在前十三屆展覽會的基礎上,總結經驗,開拓思路;聯合國際相關業界組織和展覽會資源,圍繞自動識別主題,擴大展覽會規模,強化和提高展覽會同期活動的質量。要求展覽會的規模在2006的基礎上有30%-40%的增加。
9. 創建《中國自動識別技術》雜志品牌
在2006年創刊的基礎上,總結、分析取得的成績和目前雜志存在的問題,了解市場需求,加強雜志的技術內涵和服務質量,提高雜志編輯人員的業務水平,提升協會會刊的品牌效益。同時,加強通訊員隊伍的建立和培訓,提高通訊員投稿的數量和質量。明確會員單位對協會宣傳工作支持的業績,將被列為2007年行業優秀獎評選條件之一。
10. 宣貫《自動識別企業評估指標》標準,協助第三方開展“自動識別企業評估”工作,做好服務。配合學歷教育,完成教材出版工作。研究自動識別產業發展的戰略問題,并完成相關的研究報告。
11. 籌備、適時組建生物識別工作組
加強與生物識別技術企業的聯系,開展市場宣傳和推廣工作,促進生物識別技術應用,籌備并適時組建生物識別工作組。加強協會網頁的宣傳和維護工作。
三、分工和進度安排
協會各工作組及秘書處的工作計劃由秘書長謝穎全面負責實施。
以下工作計劃均要求于2007年11月1日前完成。
1. 條碼工作組(聯系人:黃建軍)
總負責:陳春 協調工作,把握進度,宣傳推進(負責條碼工作組網頁維護)
具體分工:
陳春:負責“DPM零部件本體標記技術標準化研究”課題(以標準委批復為依據),及“條碼打印機通用技術規范”標準,完成課題研究報告及標準制定,維護工作組網頁。
劉國堯:負責“條碼技術應用系統設計規范研究”、“工程機械、儀器儀表等機械行業的產品編碼標準化研究”課題研究(以標準委批復為依據),完成研究報告。在“條碼系統標準體系框架”基礎上,研究1-2個具體行業的應用規范,完成規范的制定。
顧承偉:負責“航天型號工程管理信息編碼技術研究”、“特種設備及零部件統一編碼、標識及應用標準化研究”課題研究(以標準委批復為依據),及“條碼閱讀設備通用技術規范”標準的宣貫。分別完成研究報告和宣貫應用指南。
2. 射頻工作組(聯系人:張芃)
總負責:閔昊 協調工作,把握進度,宣傳推進
具體分工
閔昊:負責統計、分析我國自動識別產業知識產權現狀,完成行業調查報告
武岳山:負責繼續配合18000系列標準的制定,統計、分析、研究ISO/IEC18000系列標準中相關的專利技術,制定“有源射頻標簽通用技術規范”,完成相關部分研究報告及標準制定工作。
錢恒:負責“RFID快報”的制作和維護,參與有關ISO/IEC18000系列標準中相關的專利技術的研究,協助年度報告的編寫和出版工作。
張革軍:負責宣貫已制定的RFID讀寫器、標簽標準,編寫宣貫指南;繼續推動射頻技術的應用試點工作,加快試點的啟動,完成1-2個試點。
3.宣傳推廣工作組(聯系人:張芃)
黃永友:負責第十四屆國際自動識別技術展覽會的籌備和各項工作的實施,總結經驗,開拓思路;聯合國際相關業界組織和展覽會資源,圍繞自動識別主題,擴大第14屆展覽會規模(增長20%以上),強化和提高展覽會和同期活動的質量。了解市場需求,加強雜志的技術內涵和服務質量,提升雜志的品牌效益,完成2007年6期雜志的出版和發行工作,并通過培訓建立一支通訊員隊伍,提高編輯人員和通訊員的業務水平。編輯、出版2006-2007年度報告,維護宣傳工作組的網頁。
4. 戰略研究工作組(聯系人:黃建軍)
李長軍:負責宣貫《自動識別企業評估指標》標準,協助第三方開展“自動識別企業評估”工作,做好服務。配合學歷教育,完成教材出版工作。研究自動識別產業發展的戰略問題,并完成相關的研究報告。維護戰略組的網頁。
5.生物工作組(聯系人:黃建軍)
田捷:負責“生物特征識別評測方法的標準化研究”(以標準委批復為依據),加強與生物識別技術企業的聯系,開展市場宣傳和推廣工作,促進生物識別技術應用。籌備并適時組建生物識別工作組。完成國際生物識別技術發展動態與趨勢研究報告;并加強、完成網頁的宣傳和維護工作。
6. 其他工作
秘書處
1. 加強發展協會會員工作,擴大協會隊伍。
2. 配合各工作組完成課題、標準、宣傳、推廣應用等工作計劃的實施。
3. 繼續組織好國際交流活動,加強與國際組織及周邊國家的技術交流與合作。
4. 完成評估工作的招投標工作,協助第三方開展“自動識別企業評估”工作,做好服務。
5. 配合學歷教育,完成教材出版工作;并推進學歷教育的實施進程。
6. 出版年度報告,加強網站的維護和信息服務。
四、經費預算( 140萬,包括自籌)
1. 課題、標準制定、出版:100萬(部分資金根據國家標準委課題項目等落實情況而定);
2. 國際交流活動:10萬;
3. 其他:30萬
(1)常務理事會、理事會;
(2)會員續展、新會員注冊;
(3)辦公、差旅;
(4)宣傳。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