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石油和石化設備行業受益于油價高企 |
(發布日期:2007-1-6) 來源:
|
![]() |
|
|
受油價高企的影響,2006年石油和石化設備行業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據統計,2006年1~10月全行業產品銷售收入524.18億元,同比增長 47.12%;利潤總額37.82億元,同比增長111.36%;工業總產值573.74億元,同比增長41.61%;新產品產值70.22億元,同比增長7..39%;出口交貨值70.8億元,同比增長139.57%。
石油和石化設備市場的這種強勁增長態勢主要得益于2006年7月以來世界原油價格大幅上漲,尤其是7月份原油每桶80美元的價格已經達到了2000年以來的最高點。雖然自8月份起油價就開始大幅回落,但油價的回落對我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制造業的影響還未明顯顯現出來。
在油價暴漲的強力推動下,2006年石油石化企業持續推進了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的工藝、設備和裝置,提升裝備規模和技術水平,中石油萬元增加值能耗為1.52噸標煤,同比下降11.5%,比全國平均工業增加值能耗低41.3%;萬元增加值新鮮水用量28立方米,同比下降1..6%。截至2006年底,中國石化集團已累計關停落后煉油能力1620萬噸,主要能耗指標達到或刷新了歷史最高水平;煉油原油加工綜合能耗每噸66.23千克標油,同比減少2.81千克;乙烯燃動能耗每噸677千克標油,同比減少6.48千克。
國家對石化領域重大裝備國產化的關注也為石油和石化設備企業帶來了絕佳的發展機會,也使他們在推動我國重大裝備國產化方面貢獻了更多的力量。
第一個百萬噸乙烯項目建成投產
中國石化茂名100萬噸/年乙烯改擴建工程于2006年11月18日正式建成投產。茂名石化由此成為我國最大的乙烯生產基地。據了解,茂名乙烯改擴建工程新建裂解裝置國產化率達到了87.8%,其中裂解氣壓縮機、冷箱等核心設備都實現了國產化。其35萬噸/年高密度聚乙烯、30萬噸/年聚丙烯兩套新裝置不僅在技術上領跑國內水平,在投產后也迅速實現了滿負荷生產。
大型乙烯裝置國產化推動了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包括一重、沈鼓、杭汽、杭氧、蘭州石化機械廠等在內的一批大型裝備制造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得到了實踐和提高的機會,成為國內裝備制造業的骨干力量。
自主研制的世界水平鉆井船問世
我國自主設計、自行建造的第一座世界先進水平的海上石油400英尺,即122米自升式鉆井平臺,2006年5月31日在大連建成并交付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這標志著列入國家“十一五”發展規劃的大型海洋石油裝備開發實現重大突破。
該平臺可在122米水深鉆井作業。多項關鍵技術由大連船舶重工自主開發,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作業水深最深的海上石油鉆井平臺。它的建成意味著中國石油人可以使用國產的鉆井平臺到深海采油,這對保障我國大規模開發海洋石油資源,實施能源安全戰略具有重大意義,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自動化程度最高、作業水深最深、國際先進的海上石油鉆井平臺。
國產最大空分裝置落戶安慶
2006年8月6日,我國自主設計制造的最大的空氣分離裝置在安慶石化一次開車成功,產出合格的高純度氧氣和氮氣。這標志著我國大型空分裝置成套設備市場長期依靠進口的歷史徹底結束,我國空分設備制造業已躋身于國際先進行列。
(作者系中國石油和石油化工設備工業協會副秘書長 顧云 )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