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裝備制造業發展喜中有憂 技術創新亟待加強 |
(發布日期:2006-12-23) 來源:
|
![]() |
|
|
為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國務院于今年2月13日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該文件出臺后,使全行業深受鼓舞,裝備制造業迎來了黃金發展期。吉林省裝備制造業也以此為契機,取得了喜人的進步,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本文從吉林省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現狀進行幾點簡要分析:
一、吉林省裝備制造業發展現狀
1.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涵蓋多種行業門類。雖然吉林省裝備制造業從數量和規模上都無法與遼、黑兩省相比,但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之一,還是具有一定發展優勢。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到今年1-10月份,吉林省規模以上涉及裝備制造的六個行業大類共有企業643戶,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21.65%;擁有資產2003.3億元,占33.2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17.92億元,占35.16%。經過多年建設,目前,吉林省裝備制造業已經包括30多種主要裝備制造產品,其中有交通運輸設備、農業機械、煤礦采掘設備、數控機床、電子通訊設備、儀器儀表、環保設備等7個領域屬于國家重點發展的16個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項目,尤其是鐵路運輸設備和農業機械設備是吉林省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兩個核心。
2.重點行業領域發展勢頭強勁。由于企業生產能力大幅提升,吉林省重點領域產品產量迅增。據今年1-10月份統計數據顯示:農用機械3810臺,同比增長2.18倍;采礦設備32570件,同比增長2.16倍;環保專用設備9449臺,同比增長1.07倍;數控機床57臺,同比增長35.7%;汽車儀器儀表118.33萬臺,同比增長1.21倍;自動化儀器儀表1207臺,同比增長15%;電工儀器儀表54.34萬臺,同比增長19.7%。
3.國家和地方政府對重點企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是吉林省裝備制造業的龍頭企業,近年來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尤其今年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有力地推動了企業快速發展。今年7月公司被國家科技部、國資委、全國總工會確立為創新型試點單位,可獲得國家創新政策的大力支持,可優先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以及地方重大科技項目,建立重點實驗室,可以享受政策性貸款加大研發投入;公司又因開發高新技術項目,分別于10月和11月共獲得政府資金支持7120萬元。另外,四平市鼓風機股份有限公司年產200臺轉爐煤氣回收高效鼓風機、吉林省恒業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年產2000臺大中型輪式裝載機、四平市巨元換熱設備有限公司高效換熱設備產業化、四平維克斯換熱設備有限公司高效節能節材換熱器國產化、四平艾斯克機電設備開發有限公司年產100套農副產品加工設備等五戶企業共爭取4.54億元的國債項目,目前這些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
4.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的能力增強。由于吉林省裝備制造業技術能力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企業開始注重走"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之路來發展自己。長客股份與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就200公里動車組開展全面合作,通過少量引進整車、部分散件組裝、消化吸收最終實現國產化和產業化,之后,長客又開始引進德國西門子公司300km/h高速轉向架,為開發更高速度等級的動車組奠定了基礎。四平維克斯換熱設備有限公司通過與法國維卡勃公司合資合作,掌握了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板式換熱器技術,擁有了設計、選型等軟件和多套法國原裝模具,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自主開發了6個規格30套模具,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5.重點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占有一定地位。長客股份一直是業內優勢企業,公司研制開發了北京城市鐵路客車、天津濱海不銹鋼輕軌車、天津鋁合金地鐵車、武漢鋁合金輕軌車、重慶跨坐式單軌車、北京5號線不銹鋼地鐵車等一大批新產品,其中天津輕軌車是國內第一批不銹鋼輕軌車,武漢輕軌車是國內第一批鋁合金輕軌車,重慶單軌車是國內第一批單軌車。吉林省的四平市素有"換熱器之鄉"的美稱,換熱器制造業已經形成產業聚集帶,全市共有68戶換熱器生產廠家,在國內市場上已占有10%的份額,據不完全統計年產值達10億元以上,其中,四平維克斯換熱設備有限公司的工藝水平、加工技術和產品性能等方面均具有國際先進水平,板式換熱器生產能力亞洲最大,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25%左右。公主嶺軸承廠的主導產品是汽車軸承,卡車軸承的產品產量曾經在國內同行業中排名第一,目前仍處在前列,企業產品市場占有率在15%左右。
二、吉林省裝備制造業面臨的實際問題
1. 技術創新能力弱,自主研發能力不足。吉林省裝備制造業大多數企業沒有建立起較強的技術研發中心,技術裝備落后,只能低水平加工和生產普通機械產品。少數具有研發能力的大型企業,也只是采取"引進、消化吸收"的方法來進行高精端產品的生產,能夠做到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再創新的企業寥寥無幾。導致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有:一是人才嚴重短缺,吉林省裝備制造業企業中的高、中級技術人員只占企業職工總數的3.7%;二是資金短缺,吉林省裝備制造業多是老國有企業,技術裝備老化,更新改造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而融資困難是所有企業面臨的難題。
2. 地方政策支持有限,企業發展動力不足。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振興裝備制造業工作會議精神,省汽車辦會同省發改委及相關部門和吉林省裝備制造業骨干企業召開了振興裝備制造業座談會,顯示出政府對吉林省振興裝備制造業的重視。但是據調查了解,目前,全省除少數幾家大型企業外,很多裝備制造業企業都不知道《意見》文件的下發。
3. 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產品缺乏競爭力。吉林省裝備制造業結構表現出全而散的弊端,中小企業多,大型企業少,由于規模過小,企業盈利水平相對較差,影響了企業的資本積累和自我更新改造的能力;傳統企業多,高新技術企業少,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停留在原材料的初加工水平,由于產業集中度低,企業之間相對封閉,沒有形成配套協作關系,因而在生產、研發與市場營銷等方面難以形成規模優勢和競爭優勢。
三、振興吉林省裝備制造業的幾點建議
1.形成合力,提高裝備制造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一是裝備制造業企業在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后,要重視原始創新,防止出現"引進―消化吸收―技術落后―再引進"的被動局面。二是走產學研結合之路,在立足自主研發的基礎上,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實現再創新和自主制造。借助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開展研發工作加快研究成果的產業化進程,分擔企業獨自研發的成本與壓力。三是加強專業人才建設,重視裝備制造業專業人才的培養,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力度,采取期權、技術入股、提高薪酬等激勵機制,吸引、穩定和培養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四是為裝備制造企業提供良好資金支持,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外資和民間資本進入,為企業自主研發提供資金保障。
2.貫徹落實《意見》精神,營造有利于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振興裝備制造業,企業是主體,然而政府的作用也不可或缺。從一定意義上講,裝備制造業能否振興,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看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度。地方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把這項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結合本地實際,深入調研,為振興裝備制造業制定中長期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建立促進裝備制造業振興的制度和機制,為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3.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帶動中小裝備制造企業快速發展。吉林省裝備制造業企業規模偏小,在裝備制造業巨頭面前很多時候顯得有心無力。因此,要改變吉林省裝備制造業企業大而散、小而全的現狀,整合有限資源,發揮比較優勢,推進重點領域發展,在政策、資金投入方面重點扶持吉林省裝備制造業的鐵路運輸設備和農業機械設備這兩個核心產業,做強優勢產業,做大龍頭企業。同時,以大企業帶動周邊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小企業要找準產品的市場定位,要利用地域優勢發展吉林省乃至遼、黑兩省龍頭企業的配套產業,以此來迅速發展壯大自己。
國家統計局網站 國家統計局吉林調查總隊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