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中部崛起契機拓展武漢東部發展空間 |
(發布日期:2006-12-22) 來源:
武漢新聞中心
|
![]() |
|
|
建設陽邏新城實現新洲騰飛
■張林
我們隆重舉行中部崛起與陽邏新城建設發展論壇,旨在研究陽邏新城建設在武漢城市發展乃至于中部崛起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誠邀海內外客商到新洲、到陽邏參觀考察,投資興業。
新洲位于武漢的東北部,現有版圖面積1500平方公里,人口100萬。區政府所在地邾城是武漢市的衛星城;陽邏開發區是市區共建的省級經濟開發區。作為武漢的東大門,新洲是武漢市正在崛起的一個新型城區。
一是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新洲古為邾城,早在殷商時期,就有人群聚居,迄今歷史長達3000余年。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如武漢市四大景區之一的道觀河風景區、香爐山商文化遺址、因“孔子使子路問津”而得名的問津書院、唐太宗李世民親筆題名的紫霞寺,還有中國佛教臨濟宗第四十四代傳人本煥大師修建的報恩禪寺,等等。
二是區位交通便捷暢達。新洲南濱長江,擁有長江中游最佳深水良港之一的陽邏港,內聯九省,外通海洋。京廣、京九鐵路夾境而過,京九鐵路在境內設有編組站,京廣鐵路專線已延伸到陽邏經濟開發區,106、318兩條國道和江北一級公路穿過境內,并與武漢外環、“京珠”、“滬蓉”高速公路相連,陽邏長江大橋2007年將建成通車。開發區距天河國際機場26公里,漢口機場已在陽邏建成,可起降大型運輸機。這種“水、鐵、公、空”綜合運輸條件集于一區在全國縣市少有。
三是深水良港獨具優勢。陽邏港上距武漢關28公里,下距上海吳淞口1015公里,岸線全長約12公里,港區常年水深7—15米,常年可通航5000噸級船舶,是長江中游上起宜昌、下抵湖口2000多公里中的最佳深水良港之一。目前,陽邏港貨源輻射河南、湖南、貴州、四川、重慶等地,一些新興業務如港口倉儲、轉運、保稅、加工以及轉口貿易等正在快速興起。
四是產業集群發展迅速。開發區內有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火力發電廠——陽邏電廠,目前裝機240萬千瓦,四期完成后將達440萬千瓦。國家“西氣東送”的調撥站已在區內動工興建。陽邏經濟開發區正在逐步形成以陽邏電廠為骨干的電力能源產業,以武鋼鋼材深加工基地、武船重工為骨干的鋼鐵深加工產業,以一棉集團、江南集團為骨干的紡織服裝產業,以亞東水泥、新世界建材為骨干的新型建材產業,以臺灣升陽食品、武漢中百配送為骨干的農產品加工產業,以武漢國際集裝箱轉運中心、國家稻米交易中心為骨干的港口物流產業。一個新興的制造業和港口物流業基地正在加速形成。
陽邏是新洲區的臨江重鎮,陽邏新城以陽邏大橋為紐帶,在空間布局上與武漢市青山、北湖、葛店等區域重化工產業發展形成對接,是組成武漢市東部城市組群的四大組團之一。隨著國家交通部和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水運振興工程”,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要將陽邏港建成長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裝箱轉運樞紐,新洲區委、區政府確立了“抓港口、帶物流、促工業”的發展思路,已成功引進了臺灣信功集團、遠東集團、香港中基公司、香港超大集團、韓國蒲項耐火材料、美國維爾卡等一批國內外投資企業,另有國家稻米交易中心、華中鋼材交易大市場等一批物流項目順利簽約,近期可在陽邏投資。同時作為武漢市企業外遷的重要承載基地,已有武鋼、武船、一冶、一棉、江南集團等一大批企業落戶陽邏。在中部崛起的大潮中,陽邏新城正在迎來新一輪蓬勃發展的機遇期,一個嶄新的港口工業新城即將崛起于武漢的東部,成為華中內陸地區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基地和內外經濟循環的戰略支點。
緊緊抓住中部崛起的契機,擴建陽邏新城,新洲亦將成為武漢最具經濟活力、最具產業競爭力、最適宜于創業、最適宜于居住的城市拓展新區。(作者系中共武漢市新洲區委書記)
從區域經濟發展趨勢看武漢陽邏的崛起
■巴曙松
一、城市化、國際化、工業化為陽邏新城發展提供了機遇
我國正處在城市化、國際化、工業化的過程中,這些都為陽邏新區的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城市化是我國通向現代化的必經之路。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制約我國城市化的政策、制度障礙正在逐步消除,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武漢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提出:要“優化和調整城市空間布局”,“拉開城市空間發展骨架”,“有機結合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引導城市空間有序拓展”。明確“陽邏要依托長江深水港,突出服務中部的港口集裝箱物流和航運信息交易中心職能、生態旅游職能”。
發展陽邏新區是我國城市化際遇下的武漢發展的科學抉擇。實現了新城發展與中心城區空間結構戰略調整的相互聯動。陽邏新區要充分利用主城產業外遷契機,依托港口物流優勢,整合交通資源,擴大產業積聚規模。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全球一體化的不斷加強,尤其是未來國外重工業向我國的轉移也為陽邏新區的發展帶來了歷史機遇。
近幾年陽邏新城大力實施“工業興區”的戰略,加快“一主三化”進程,隨著武船重工、一冶鋼構、重冶機械、江南紡織等企業在陽邏新城建成投產,特別是武鋼材深加工、武車等大項目的開工建設,加速了鋼鐵機械等重工制造產業的聚集,使陽邏新城工業在整體效益水平和增長率方面已有明顯的改善和提高,為陽邏新城延伸產業鏈,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升綜合服務功能帶來新的契機。同時也為抓住未來國外重工業向我國轉移的歷史機遇奠定了基礎。
二、消費升級為陽邏新城快速崛起提供了新契機
現階段我國正步入第三次升級轉型,相關產業在消費升級轉型的驅動下快速增長。增長最快的是教育、娛樂、文化、交通、通訊、醫療保健、住宅、旅游等與之相聯系的消費,尤其是IT產業相聯系的消費在一定時期內增長最為迅速。從經濟運行看,消費需求的升級變動一般首先對建筑材料、交通運輸設備制造、電子通訊設備等制造業形成較強的需求拉動作用,而后通過產業傳動的效應帶動建材、機械、石化等行業的發展,成為保持這些行業平穩運行和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在消費升級轉型的動力下,國內研究機構預測鋼鐵、水運、港口和造船等行業未來將持續高速發展。而這些產業都是陽邏新城的優勢產業。
三、發揮比較優勢,建設陽邏新城
對于陽邏新城來說,不僅要充分利用歷史機遇,更好地從自身的比較優勢出發,選定自身發展的方向,包括產業定位。武漢市作為中國的地理中心,處于承東啟西,南北交會的運輸大動脈的交會處,而陽邏新城水、陸、鐵、空大交通網絡匯集一地的立體交通格局在全國不多見,從事物流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從目前的現狀看,陽邏新城從事物流業潛力巨大。物流行業具有顯著的網絡特性,只有在形成完整的網絡之后,物流產業才能發揮行業規模優勢。武漢現有物流產業已初具規模,但與其內地物流中心地位還有很大差距。現代化物流集散和儲運設施不足,能夠有效連接不同運輸方式的大型綜合貨運樞紐和服務于區域經濟的物流基地建設明顯落后。將陽邏新城發展成為集倉儲、多式聯運、集裝箱進出口裝卸、貨物中轉等物流服務功能為一體的港口型物流園區,能為武漢物流中心的建設獲得規模經濟,前景廣闊。(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博導)
陽邏新城與中部崛起
■李光
一、面臨機遇的陽邏新城。我國強化科學發展觀、加快中部地區發展、高度重視發揮黃金水道作用等重大戰略決策,為陽邏新城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陽邏新城地處武漢東北部的長江北岸,武漢市是長江中游最重要的特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制訂的《全國國土規劃綱要》中,根據區域資源稟賦和產業布局原則,將長江中游地區劃為大耗能、大耗水、大運量產業區,這無疑是一種具有科學性的選擇。但是,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各地競相發展大量大耗水、大耗能產業。這種行為不僅具有明顯的不經濟性,而且助長了不合理的產業布局。如今,期待已久的發展機遇終于到來了,國家強化科學發展觀、加快中部地區發展、重振長江黃金水道等重大決策,凸顯了陽邏新城的地位和作用,給陽邏新城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二、蓄勢待發的陽邏新城。能否把握機遇、加快發展且取決于陽邏新城的資源稟賦、發展基礎、創新能力、創業精神等因素。陽邏新城集水、陸、鐵、空立體交通網絡于一體的比較優勢,在中部地區乃至全國都實屬罕見。目前裝機容量240萬千瓦的華能陽邏電廠,是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將為陽邏新城提供充足的能源。陽邏新城作為武漢東部地區目前唯一的產業集聚區,具有承接武漢新一輪制造業、尤其是重工制造業轉移的綜合優勢。隨著武船重工、一冶鋼構、重冶機械、江南紡織等企業建成投產,特別是武鋼江北鋼材深加工基地等重點項目的開工建設,更加快了重工制造業在陽邏新城的集聚,并初步呈現產業鏈延伸態勢。經過多年引進大型工業項目的努力,陽邏新城已初步形成港口物流、紡織服裝、電力、建材、鋼鐵機械、食品加工、造紙等產業格局,沿江產業帶已見雛形。
三、前程似錦的陽邏新城。眾所周知,資源、能源、水源和交通布局現代工業、特別是基礎工業最基本的必要條件,而陽邏新城具有多方面的綜合比較優勢。尤其是陽邏新城作為長江中游唯一的、最為重要的天然深水良港,盡享長江黃金水道之利,其承東啟西、輻射華中地區的戰略地位和作用將日益彰顯。按照《武漢市城市規劃(1996-2020)》,陽邏新城被定位為武漢東部地區以長江深水港為依托的重化工產業基地、能源基地和集裝箱轉運基地,要將陽邏新城建設成為長江中游最重要的國際物流港。可以預期,一個嶄新的、具有勃勃生機和個性魅力的陽邏新城將展現在世人面前,成為中部崛起的一個重要支撐點。(作者系武漢大學教授、博導)
陽邏在武漢城市圈中的地位和作用
■黃繼友
中央確立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為中部地區加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武漢作為中部地區特大中心城市,理應搶抓機遇,努力成為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支點。建設陽邏新城正是抓住中部崛起戰略機遇,實<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