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實施標準戰略 |
(發布日期:2006-12-21) 來源:
中華機械資訊網
|
![]() |
|
|
12月6~7日,全國機械工業標準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主要總結了2006年機械工業標準化工作,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部署“十一五”及2007年機械工業標準化工作的主要任務。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工業司熊必琳副司長在講話中說,總結這些年來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經驗時有一個深刻的體會,那就是實施標準戰略,提高裝備制造業標準水平,對于提升裝備制造業整體競爭力,促進裝備制造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一定要抓住機遇,充分發揮標準化在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中的作用。
行業標準亟待完善
熊必琳副司長說,近幾年來,機械工業標準化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標準制修訂速度仍跟不上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標準老化和滯后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標準制修訂計劃的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要靠標準的支撐。
11月14日,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協會三屆二次理事會在工作報告中指出,當前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標準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整個工程機械行業標準體系不夠科學、完整,計劃經濟的色彩還比較濃厚,和國際上通行的標準體系差距較大。二是標準更新、修訂不及時,很多標準內容陳舊,大約有75%以上的自用標準是 2000年前制定的,標準滯后于產品發展的情況比較嚴重。三是標準的有效性、市場適應性和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的標準結構和內容很難適應國際市場的要求,我國原標準體制又以單一性強制型標準居多,推薦性標準少,不能適應國際市場需要。
必須跨越的技術門檻
不少人對標準有一個形象的說法:“三流企業賣苦力,二流企業賣產品,一流企業賣技術,超一流企業賣標準!痹谀壳斑@種全球經濟日益一體化的情況下,標準的作用不可忽視,國際標準對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拓展海外市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項具有戰略性的技術標準一旦被國際性的標準化組織承認或采納,往往可帶來極大的經濟利益,甚至能決定一個行業的興衰?梢哉f,誰先掌握了國際標準制定權,誰就搶占了市場的制高點。
1995年,世貿組織通過簽署技術性貿易壁壘協議等方式,將國際標準提升到了國際貿易游戲規則的地位。以國際標準為基礎制定本國標準已成為WTO對其成員國的要求,很多國家努力在國際標準化活動中爭取主動權和發言權。工程機械發達的國家很早就認識到國際標準工作的重要性。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英、法、德等國家采用國際標準已達 80%,日本企業有90%以上采用國際標準。發達國家通過標準將市場門檻都設得相當高,以把握市場主動權。因此,企業產品執行標準不僅僅要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還應該考慮同國際標準接軌,其產品才能夠被國際市場認可。
目前,盡管我國工程機械海外市場呈現出較好的前景,但出口產品卻面臨著能否通過有關國際標準認證的問題,這也成為我國工程機械企業擴展海外市場的一大障礙。中國工程機械生產企業的產品要想打入高端國際市場,必須通過國際標準認證這道關。如今,“CE”認證普遍被認為是進入歐盟市場的通行證。獲得“CE”認證意味著產品完全符合歐盟相關指令中有關健康、安全和環保的要求。凡通過了“CE”認證的產品無論在歐洲、日本或其他國家市場都能獲得廣泛的認可,基本是可以通行全球的“國際護照”。
一位工程機械方面的專家曾經說,中國一些工程機械產品已經達到國際水平,但在世界舞臺上的地位和活躍程度卻不算高,不被歐洲市場認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產品達不到國際標準。對于中國工程機械企業來說,采用國際標準組織生產是一道必須跨越的技術門檻,是提升產品競爭能力,跨越國際貿易技術性壁壘的有效辦法。
如今,中國工程機械企業在步入國際市場的進程中,已經清醒地認識到與國際標準接軌是實現開拓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的必要條件,必須學習國際工程機械相關技術標準,并通過采用國際標準提升產品市場競爭能力。2005年,中聯重科的汽車起重機參加法國巴黎INTERMAT國際工程機械展,由于當時產品未完成“CE”認證,無法在歐洲銷售。此后,中聯重科在搜集整理了大量相關國際標準、歐洲標準、ISO標準后,著手對公司旗下的產品進行“CE”認證,在產品設計制造中很好地貫徹了歐盟相關指令和標準。 2005年8月,首臺貼有“CE”標志的中聯重科生產的44米泵車銷往英國,當年10月,另有10余臺產品銷往意大利,中聯重科憑借產品的“CE”認證逐漸打開海外市場。
積極推進標準化工作熊必琳副司長說,機械工業標準化在“十一五”期間,要推進改革,完善標準化工作市場機制,使標準更加適應市場,滿足機械工業振興需要;要加快速度,改變標準“超期服役”狀況;要強化管理,保證標準制修訂計劃有序進行;要注重培訓,提高標準化工作質量和水平;要加強合作,把標準化工作同專業協會、質檢機構、認證機構的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要做好服務,積極推動標準實施,提高標準化工作有效性。
此外,《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對裝備制造業標準工作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即“要充分發揮標準化在振興裝備制造業中的作用,提高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的等級,完善我國裝備制造業標準體系,為我國裝備產品參與國際競爭創造條件。”機械工業標準化工作的核心任務就是,“創新機制、重點突破、整體提升、完善體系”。
創新機制,就是標準制修訂工作要建立重大項目配套機制,進行配套的標準可行性研究工作,實現產業重要核心技術、關鍵技術開發與標準研制的同步。
重點突破,就是標準制修訂工作要在與機械工業標準化工作直接相關的大型環保裝備及大斷面巖石掘進機等大型施工機械等9個領域實現突破,為這些對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起帶動作用的重大技術裝備和產品進入市場提供標準支撐。
整體提升,就是標準在制修訂時要加強標準化與科研開發工作的結合,使標準中含有自主創新技術和轉化科技成果比例明顯提高。要重視資源節約標準的制定,要加大標準修訂工作的力度,使標準適應機械裝備產品及零部件生產制造水平的全面提升。
完善體系,就是圍繞機械工業振興和發展需求,通過標準制修訂工作的重點突破和標準水平的整體提升,建立一個與國際接軌、重點突出、結構合理、適應市場的機械工業標準體系。
鏈接: 什么是CE標志?
近年來,在歐洲經濟區市場上銷售的商品中,使用CE標志的產品越來越多。在過去,歐共體國家對進口和銷售的產品要求各異,根據一國標準制造的商品到別國可能不能上市,作為消除貿易壁壘之努力的一部分,CE(CONFORMITEEUROPEENNE)標準應運而生。
加貼CE標志的產品符合有關歐洲指令規定的主要要求(EssentialRe鄄quirements),并用以證實該產品已通過了相應的合格評定程序或制造商的合格聲明,真正成為產品被允許進入歐共體市場銷售的通行證。有關指令要求加貼CE標志的工業產品,如沒有CE標志不得上市銷售。已加貼CE標志進入市場的產品,發現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要責令從市場收回,持續違反指令有關CE標志規定的,將被限制或禁止進入歐盟市場或被迫退出市場。
CE標志
接受對象為歐共體成員國負責實行市場產品安全控制的國家監管當局,而制造商或其代理商,或歐盟成員國的進口商必須對CE標志的正確性負責。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