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8個多月的建設,池州海螺水泥股份公司首期17000KW余熱發電項目按期成功并網發電。同時,公司二期11600KW余熱發電項目也于12月初開工,計劃在2007年10月并網發電。
據池州海螺公司有關人士介紹,余熱發電是水泥行業中推廣應用循環經濟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水泥行業,安徽海螺集團率先吹響了進軍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領域的號角。池州海螺公司余熱發電項目是海螺集團繼寧國水泥廠9100KW、建德海螺8300KW項目之后,第三條由集團自主設計、自主研發、并成功投運的發電項目。該項目依托池州海螺兩條5000t/d熟料生產線配套建設,總投資2億元,采用純低溫余熱回收技術,配套建設4臺大功率余熱回收鍋爐和1臺額定功率為17000KW的混凝汽輪發電機組,每噸熟料發電量為36.67KWH,約占噸熟料用電的60%。
目前,首期17000KW余熱發電項目整個系統運行穩定,截至12月11日累計并網發電量達289萬KWH,最高功率達19000KW。首期余熱發電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發電量約為1.34億千瓦時,預計每年可新增效益6000多萬元,是池州海螺公司又一新的經濟增長點,預計2006年可新增利潤500余萬元。 (周勁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