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輸變電設備行業市場分析及應用(二) |
(發布日期:2006-12-20) 來源:
中國自動化網
|
![]() |
|
|
僅僅相隔一年有余,漲幅已超過200%,甚至有價無市。其后在國家發改委等政府部門的協調、干預,以及各大變壓器生產企業采取的(從國內生產廠家直接購入或從境外直接進口等)一系列措施的共同作用下,雖曾一度有小幅回落,但始終沒有低于37000~38000元/噸,近日又回升到40000元/噸左右。除冷軋無取向矽鋼片等個別材料近期價格略有下降外,其他如銅、鋁、電磁線等基礎原材料以及鍋爐用大口徑管、異型管、合金管等特殊鋼材的價格都處于高位狀態,加重了企業成本的壓力,今年這種態勢仍不會得到有效轉變。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目前已進入重化工業的初期,隨著高成本時代的到來,生產要素價格上漲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加之需求量不斷加大,因此,再指望原材料價格回歸至原來的水平是不現實的。但是,如何通過市場機制的完善,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以及必要的干預,有效地抑制那些市場壟斷行為、市場投機行為等非理性漲價因素還是非常必要的。這既是促進國民經濟協調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電工行業所期待的發展環境。由于矽鋼片、電解銅等原材料在低壓電器、電線電纜、變壓器、中小型電機等基礎電工產品的成本構成中占有很大比重(例如在電線電纜產品中原材料占全部成本的80%以上,在變壓器產品中材料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也超過了70%),因此原材料大幅度漲價造成了這些基礎電工產品成本的大幅提高,加上能源價格、運輸費用以及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也推動了企業成本的進一步加大。
由于成本在大幅攀升,但其銷售價格卻難以合理提升。因此,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特別是在技術附加值低的中低端產品市場中,壓價競銷的情況相當普遍,目前,已有部分企業出現虧損。業內人士認為,造成產品低價競爭的根本原因是盲目投資、產能過剩、供大于求。一方面,由于投資門檻低,致使大批企業涌入,造成行業內的企業“過多過濫”。據了解,目前僅電力變壓器的生產企業就超過1000家,電線電纜行業內的大小企業更是達到9800家之多。這些行業的生產能力超出了市場需求,出現了嚴重過剩。另一方面,由于“門檻”低,不僅使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低,而且使一部分根本不具備生產能力、質量控制和檢測等必要手段的“作坊企業”得以混跡于行業之中,成為假冒偽劣、粗制濫造、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產品的產生源頭,并憑借壓低銷售價格等手段擾亂市場競爭秩序,加劇了行業內的無序競爭。
“短板”將對按期交貨形成制約。行業統計數據表明,目前,電工行業關鍵原材料、關鍵外協件供應及產成品運輸方面的某些“短板”,制約了發電設備行業的正常生產和按期交貨。資料表明,目前我國發電設備所用的大口徑鍋爐管、異型管、合金管、中厚板等關鍵原材料以及大型鑄鍛件等關鍵外協部件的供應方面尚存在問題。一些目前我國自己尚不能生產或產能嚴重不足的關鍵原材料、關鍵部件仍受到外商的制約,“卡脖子”的情況還很嚴重。一是在價格上敲“竹杠”:越是市場急需的,價格就越高得離譜,使主機產品的部分利潤流失;二是交貨期長,部分在國外訂貨的大口徑管的交貨期長達18個月,因此往往造成由于國外原材料或外協件交貨拖期而使整機廠無法按期交貨,使企業處于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影響企業按期交貨的另一因素是鐵路運輸緊張這塊“短板”。據多家企業反映,目前全國鐵路能夠承擔大型發電設備運輸的專用設備只有一套,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發電設備企業生產出再多的設備,最終也只能是排隊等待,究竟何時能運抵安裝現場并投入運行,作為設備生產廠還是設備使用方都沒有主動權。因此,大型發電設備鐵路運輸的瓶頸不能盡早疏通,企業要實現按期交貨、按期裝機將是一句空話。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