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電氣爭議事件大PK |
(發布日期:2006-12-19) 來源:
中國自動化網
|
![]() |
|
|
建國以來最大的電力建設項目,正身陷壟斷之議。
10月30日,國家電網公司和山西、河南、湖北同時召開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建設誓師動員大會。而此時,以個性剛直敢言而被業內稱為“電力斗士”的楊名舟再次上書國務院直指國家電網公司壟斷,此前他曾上書國務院直言“電力改革基本不成功”。報告立即引起了國務院高層的關注。“推進派”和“反對派”圍繞著“特高壓電網上馬與否”的一場激辯,正在成為這個秋冬之交最引人注目的電力事件。
特高壓之疑
“這一關系國計民生的巨額工程,并未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但竟然越過國務院和全國人大的決策與監督,直接獲得了國家發改委的批準。”一開篇,楊名舟就質疑“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獲批的程序。
8月9日,國家發改委印發了文號為發改能源[2006]1585號的文件,核準了“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
發改委在批復中稱,我國資源、生產力分布不均衡,盡快研發、實施輸電容量大、線損小、節約土地資源的特高壓輸電技術很有必要。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的建設將成為我國電網發展和輸電技術的一次革命。
“特高壓就像是一條高速公路,路好了車才跑得快”,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一位專家認為,我國很多地區的輸電走廊已經非常擁擠了,而特高壓可以在同樣的走廊上更大幅度地提高送電規模。
據記者了解,國家電網公司設想的特高壓電網項目十分龐大。在國家電網公司科技信息部和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的可行性報告中,提及了國家電網的設想方案——特高壓的網架將覆蓋南到廣東電白,北到黑龍江呼盟,西到云貴高原,東至上海,形成全國聯網“一縱四橫”的格局。
按照這個計劃,全國特高壓電網的總投資額將達4060億元,是建國以來最大的電力建設項目。楊名舟還類比了三峽投資金額,“據有關專家測算配套動態投資將達8000億元,總投資相當于3到4個長江三峽工程項目。”
在整場“特高壓”論戰中,國家發改委下屬的中國投資協會也是堅定的反對力量。
以中國投資協會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長陳望祥為代表的反對者認為,在區域電網中,一旦有事故出現可以很快把事故危害縮小到較小的范圍。像美國就分成中東西三大塊和德州電網,都是直流背靠背,容易切斷;而且三大塊分成十個安全區,來進行獨立管理運行。但對特高壓來說,交流里面任何一個部分發生自然災害,或是人為操作的失誤,危害就會很快波及全國。今年的華中電網河南“7·1”大停電事故就是最好的例證。
國電涉嫌新壟斷?
特高壓興建與否背后,實質還是回到了2002年電力改革的爭論焦點——到底是做成全國一張大網還是加強區域電網。
作為電力改革的標志性文件,2002年2月國務院頒發的國發[2002]5號“電力體制改革方案”(下稱“5號文件”)中,“建立競爭、開放的區域電力市場”被確定為電力改革的主要任務和原則,取代了原先的全國一張大網成為改革的方向。
當然,“十一五”電改將繼續遵循“5號文件”的改革方向。11月1日,《關于“十一五”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獲得了原則通過,穩步推行輸配分開,加快區域電力市場的建設,已經成為“十一五”中國電力體制改革的重點內容。
楊名舟毫不客氣地指出,如果全國鋪開特高壓交流電網,全國一張網即宣告形成,壟斷在技術上就形成了。這與“5號文件”確定的發展區域電網、實行輸配分開的目標相悖。1000千伏的特高壓會使目前區域電網的500千伏網架解列成為配電電網,從體制上、技術上徹底堵死了區域電網公司的發展之路,其最根本的目的是維護壟斷管理體制。
“責令國家電網公司停止一切有關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電網的試驗和推廣行為,從戰略的高度確定我國電力工業的發展理論和發展思想。”楊名舟在報告的末尾斬釘截鐵地寫道。
根據湖北省經濟委員會電力處的人士介紹,國家電網明文要求各省電網公司將500千伏輸電骨干網絡資產上收至國家電網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很多地方如果你不被國家電網公司代管,轄區內的小電站就上不了電網。對于國家電網來說,把那些還沒有到手的地方網一統到底,獨占市場、獨家經營,形成絕對壟斷,是非常有誘惑力的。
其實對壟斷質疑,國家電網公司也有所回應。據有關媒體報道,其當家人劉振亞曾在公司團代會上表示,在公眾心里,國家電網公司總和壟斷聯系在一起。“一個村豎十排電桿,十個電力公司來賣電,這行嗎?”他認為,對壟斷行業和壟斷行為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世界上的高速公路,是西方最先搞的;電力高速公路,是中國最先搞的;我們要搞的國家電網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電壓等級最高的,是世界頭一份、獨一份。”
放權給地方
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指出,解決問題最終的辦法應該是放權。讓地方去處理、化解這些電網的沖突。
特高壓工程是否叫停,現在還是一個懸疑。不過,至少現在,越來越多的省市開始自行找出路。
“寧波的電力緊張情況就一年比一年好轉,”寧波市政協提案委副主任姚傳盈說,“這是電力補貼起了一定作用。充分發揮已有地方電廠的生產潛力,再輔之以節約用電、合理用電等措施,緩解用電緊張局面。”
姚傳盈所說的電力補貼是寧波市于2004年開始的一項新的緩減地方電力供應緊缺的方案——用地方財政補貼地方熱電廠,可成立地方電廠管理委員會,同時應該確定合理的上網電價。而根據記者了解,這樣的電力補貼,在浙江省的其他地方已經開始或者已經實施過。
“放權,補貼,這是智慧型政府的做法。”韓曉平說,“從寧波和浙江補貼地方電力的做法,其實可以看出,應該把電力管理還權于地方。把管理權還交予地方政府,包括人事關系、電力調配也由地方政府來管。”
在河南省登封市,因為一個民營變電站,這些問題也得以公開化。53歲的董桂范根本沒想到自己籌措巨資修建的變電站會驚動國家電監會。
在楊名舟看來,由省公司持股組建大區電網公司未嘗不是個好辦法。“由省國有資產管理局授權省電網公司經營省內輸、配電資產,區域內各省電網公司將其省內輸電資產出自共同發起組建區域電網股份有限公司,區域電網公司和省公司分別在國家和省國資局資產單列,各自獨立,確立區域電網公司和省公司的電力市場主體地位。”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