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要發展的重化工業是新型的 |
(發布日期:2006-12-11) 來源:
紅網
|
![]() |
|
|
本報訊(記者鄧國芳)在王水福的印象中,杭州市委市政府專門為重化工業召開研討會,這還是第一次。因為到場的領導和專家太多,連魯冠球、汪立成、王水福這樣的“重磅企業”掌門人,也只能坐在后三排的位子。不過,研討會從早上9點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多,王水福一直沒有離開過。午休時他還跟同來的辦公室主任說,下午要早點到會場,否則就沒位子了。
趁專家演講的間歇,他翻開會議資料中的《關于杭州市適度發展重化工業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仔細閱讀,因為一旦征求意見稿審議通過,它就將決定像西子聯合,以及杭氧、杭汽輪、杭叉、傳化、新安化工這樣的重化工企業,未來在杭州工業經濟中所扮演的角色。杭州要適度發展重化工業,這個適度指的是什么?今后的發展方向又在哪里?
杭州要發展新型的重化工業
征求意見稿不長,A4紙,4號宋體,一共6頁多,但清清楚楚的小標題和文字,是對《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綱要》中“適度發展重化工業”這8個字最好的補充與解釋。(下轉第2版)
(緊接第1版)“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著力發展特色精細化工業,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鋼結構等新興產業”,一句話點明了今后杭州適度發展重化工業的重點。
數據顯示,“十五”期間我市重化工業產值平均增長31.18%,比輕工業高出了5.3個百分點,占工業產值的比重從2000年的50.61%上升到55.78%,重化工業對杭州經濟發展的作用愈來愈明顯。特別是以技術密集型為主的大型重化工企業的發展,帶動了工業結構升級和增長方式的轉變,承接了高層次的國際資本和產業的轉移,有力地推動了我市的經濟增長。
而在今后的五年中,杭州的重化工業產業結構要向高度化發展,產業集聚取得明顯成效,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重化工業整體競爭力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到2010年,裝備工業經濟總量繼續保持在全省領先、全國先進的地位;特色精細化工業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升,綜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下降,大中型企業普遍推行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新材料、新能源、鋼結構等新興產業經濟總量顯著提高。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的主任王忠明,在閱讀了杭州市委市政府發展重化工業的相關文件資料后表示,他覺得以專家的身份提出建議已是多余,因為他看見杭州在適當的時候做出了一個明智的選擇。在他的理解中,杭州要適度發展重化工業,這個“適度”,其實指的是要做出新的選擇,而選擇的是一條新型的重化工業之路。
發展重點基本鎖定三大領域
適度發展重化工業,是杭州審時度勢做出的戰略選擇。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潘云鶴說,當他告知北京的朋友要來參加“杭州市適度發展重化工業研討會”時,朋友們都非常詫異,脫口而出的疑問是:“不是國際風景旅游城市嗎?怎么發展起重化工了。”潘云鶴解釋說,其實國際風景旅游城市的發展動力現階段也得依賴工業,而且關鍵要看杭州發展的是什么樣的重化工業。
什么樣的重化工業?杭州希望做出的選擇是——裝備制造業、特色精細化工業,以及新材料、新能源、鋼結構等新興產業。在裝備制造業領域中,重點將發展重大技術裝備產業、運輸及相關裝備產業、儀器儀表產業;在特色精細化工產業中,除了基礎化工產業外,還將著力發展諸如新型環保染(顏)料、醫藥中間體等精細化工產業,以及橡膠加工、石油化學工業。
同時,還將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比如以納米材料、光電子材料、磁性材料、催化材料、特種纖維和新型助劑等新材料產業,先進節能儲能技術和新能源、新光源技術開發應用的相關新能源產業,以及大跨度空間、重型、高層新型鋼結構等鋼結構產業。
“如今的重化工業不再與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綁定在一起。很多國家和城市發展重化工業的歷程表明,重化工企業完全可以做到清潔和節能降耗生產,杭州已邁出了好的開始。”杭州市化工研究院院長姚獻平說。
今后的重化工業放在哪里?
在昨日的研討會上,與會的專家們多次提及了產業集聚。他們認為,杭州的重化工業要發展得又快又好,就要盡早實現產業的集聚。而在這一點上,產業的布局就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裝備制造業中的系統集成、數控和光電一體化,將以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杭州高新產業技術開發區為主要基地;成套設備以及關鍵零部件以錢江經濟開發區、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江東工業園區、余杭經濟開發區和臨安經濟開發區為主要基地,并以錢江和江東為主要區塊;汽車以及零部件以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余杭經濟開發區、臨江經濟開發區為主要基地,并以余杭和臨江為主要發展區塊;機械裝備輔件、標準件及相關產品以有關城鎮特色工業功能區為主要依托。
特色精細化工業以臨江工業園為主要基地;有機硅等優勢產業以建德區塊為重點,有選擇發展高附加值的精細化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以錢江經濟開發區、臨安市相關城鎮特色工業功能區和江東工業園區為主要基地;鋼結構產業主要集中在蕭山區有關城鎮特色工業功能區。
如此一來,杭州整個重化工業的布局已相當明晰。正如專家們所言,杭州重化工業的發展,要放眼于整個大杭州背景,在企業搬遷、技術改造,以及引進戰略合作者中集聚,并形成產業鏈。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