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成為無錫支柱產業的微電子,正不斷給人們帶來驚喜和希望:在占全市八成產業份額的新區,海力士今年再增11億美元實施項目升級,華潤微電子8英寸生產線月產能3萬片的目標年底將如愿完成;在城市的另一端的濱湖區,令人期盼的無錫國家集成電路設計中心也將拔地而起。
集成電路產業的發源地之一——這個稱號足以說明無錫曾經的輝煌。上世紀80年代末,無錫承擔了我國第一個微電子產業國家工程,由此積累了雄厚的產業基礎。如今,作為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無錫微電子行業面臨著一場突破自我、突破瓶頸、實現更高層次躍升的攻堅戰。
實力
這些截止到去年底的數據,也許更能說明無錫微電子在國內所處的地位:產值占全國的22.5%,其中晶圓營收總值以40.78%的比重居全國第一,封測、設計業分列全國第三、四位;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009年鼓勵的集成電路企業名單中,無錫有16家名列其中,占總數的11.6%。
無錫的微電子產業在大踏步前進。曾培養出大批業內精英的“黃埔軍校”——華潤微電子,經過一番改革改制、技術改造以及資產重組后,煥發了活力,尤其是百億港元的科技投入,讓華潤微電子在核心技術突破方面成果卓著。去年,國內唯一一條依靠自有資金、技術、市場投資建設的8英寸晶圓生產線在華潤投產,一舉奠定了其在模擬集成電路的領先地位,占領了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眼下,這家企業的業務已貫穿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上下游環節。
不僅本土企業成長迅速,無錫的產業發展環境更為全球業界所矚目。抓住國際半導體產業轉移的機遇,以海力士、英飛凌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國際當代水平的集成電路制造、封裝企業,在新區形成了高度集聚的局面。海力士不僅晶圓工藝從90納米到66納米、54納米一路升級,更將后道的封裝工藝移至無錫,延伸了產業鏈。
如今,超過160家的各類集成電路企業匯聚無錫,形成了一條涵蓋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領域的完整產業鏈,成為這座城市最具代表性和區域競爭優勢的新興產業。更令無錫人自豪的是,無錫的集成電路產業同樣是先進技術水平的代名詞。市科技局副局長王友根舉例說,國家2009年啟動的“極大規模集成電路成套工藝與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中,無錫有6個企業7個項目入選,獲撥7億多元資金,僅次于北京和上海。
活力
王新潮的大膽業界聞名。長電科技從一家瀕臨破產的小企業一路前行,勢如破竹,多半倚仗“王大膽”謀定而后動、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果斷作風。去年,長電已坐穩國內封裝企業第一位和全球封裝企業第八位,并且牽頭成立了IC封裝測試技術創新聯盟。“長電就相當于盟主”,市科技局相關人士笑稱。
在長電科技身上,人們見識到了無錫微電子企業的活力。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執行副理事長徐小田曾表示,無錫的產業綜合優勢中,除了專業的研究所、實力雄厚的制造公司外,無錫擁有眾多活力四射的IC企業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早先國內的集成電路設計,多是反向設計。說白了,就是成品倒推式的研究,擺脫不了模仿的痕跡。但近年來,無錫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設計企業漸漸嶄露頭角,基于積極的技術創新、敏銳的市場嗅覺等特點,它們表現出了發現和開辟新市場的能力。比如,在面臨國際金融危機時,力芯微電子及時調整策略,推出手機外圍電路芯片,率先開辟出新市場。
如今,無錫已擁有百余家各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以DSP、MEMS加速度傳感芯片、多媒體SOC芯片等為代表的一批高端產品相繼研發成功,年營業收入超過億元的已有5家。
讓國內專家所認可的產業活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無錫廣為人知的“530”計劃。全市引進的“530”企業中約有8%集中在IC設計領域,對于一個專業領域而言,這個比例算比較高了;如果放大到集成電路產業,“530”企業所占比例則接近1/3。
美新是較早一批海歸企業的代表,曾基于熱對流技術成功生產出20多種低成本、高性能傳感器芯片,其產業化之勢在全球經濟危機時依然堅挺;去年剛落戶的中科龍澤,經過一年的研發設計,首批應用在手機上的通訊芯片得到了中國電信的認可,今年上半年已實現5000萬元的銷售。在這種“前有尖兵后有追兵”的格局下,大批具有國際先進技術和設計理念的全新企業,為集成電路產業注入了新鮮血液,更帶動了水平的整體提升。
在全國IC設計產業化基地中,無錫具有最為獨立的園區和完整的服務體系,這恰是諸多IC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來自市科技局的信息顯示,整合現有資源,一個覆蓋產業的、完整的、滿足發展需要的公共服務平臺,已在無錫形成,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無錫產業化基地內,集聚了EDA、FPGA、可靠性、測試、快速封裝等軟件、硬件平臺,設計人員還能在設計過程中隨時溝通和交流。
潛力
7月,美國集成電路專業風投公司Tallwood和新區簽約,無錫微電子未來發展之路上,又多了一支5000萬美元的IC投資基金的助力。
“全球都公認,IC設計未來的機會在中國,Tallwood是在提早布局”,新區相關人士表示,該基金的落地,從資本、人才角度彌補了無錫集成電路產業平臺的弱項。盡管目前投資項目還沒有正式運營,但投資意向十分鮮明地鎖定了物聯網產業上游的核心環節。
從全球到中國,再到無錫,Tallwood目標圈的縮小表明了其對“東方硅谷”的信心。事實上,作為物聯網產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無錫的集成電路產業正迎來新的發展契機。關鍵時刻,無錫更需要清醒。
一份最新的國內IC產業集聚城市優勢比較分析,能夠讓無錫正視自己的優劣勢:擁有完整的產業鏈、產業集聚高;但制造業比重高,設計、封測比重較低。這幾年,雖然設計產業發展順風順水,中低端產品卻占比不小,以至于競爭力低,這也正是為什么會有大批企業在金融危機時業績大幅下滑。同時,人才培養支撐不夠、人才容易流失也是當下面臨的問題。
人們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微電子產業的“六年行動計劃”里,以IC設計業為龍頭,形成產品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發展格局,推動產業不斷向價值鏈高端攀升,被寫入微電子產業“六年行動計劃”的戰略部署中,新區、濱湖和江陰將分別挑起重任。
專家認為,未來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競爭必將是IC設計業的競爭,所以無錫應該加大力度鼓勵創業集聚IC設計人才,盡快為IC產業和企業培育和創造市場,加大產業公共技術平臺的建設。與此同時,鼓勵有實力的IC設計企業進行兼并重組也至關重要。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無錫產業化基地負責人陳天寶說,現在本地的設計資源分散在眾多小公司里,著眼于現有企業的重組整合,當成為一項全市行動,“做大設計企業的規模,不在于單純的企業數量的增加”。
需要看到的是,很多“530”企業尚未實現產業化,但面臨著成立幾年后資金鏈斷裂的問題,所以政府應該早做預案,吸引有實力的企業進行兼并重組。相應地,金融的扶持力度也應跟上,支持一家優勢企業進行兼并,或許比支持三家小企業的成立更見效。
追求永無止境。瞄準“東方硅谷”的目標,無錫渴望著再次騰飛。“雙倍增計劃”中為微電子產業設定了一個宏偉規劃:到2012年和2015年,產業規劃分別達到500億元和1000億元,真正成為在國際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集成電路產業化基地。無錫,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