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電網在沈陽正式啟動電力光纖到戶試點工程建設,這標志著電力光纖入戶工程全面啟動。
按照國家電網的整體規劃,今年將在14個省公司的20個城市進行電力光纖試點建設,網絡覆蓋約4.7萬用戶。如此大規模的試點建設,足以體現國家電網對于電力光纖到戶的重視和決心,且該項目已正式納入國家電網的智能電網工程。
作為國家電網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變革,智能電網工程的確需要打造一張堅實可靠且能夠智能運作的電力網絡。但現在這張電力網絡通過升級改造將被賦予信息傳輸的功能,由此智能電網工程就與目前電信運營商大力推進的物聯網發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同時也卷入了三網融合的激烈競爭當中。
事實上,作為世界500強前列的國家電網,其雄厚的資本基礎足以支撐我國第五張光網絡的建設,但處于國有企業的角色,國家電網在試圖進軍有線寬帶網絡市場前,也需要謹慎做好前期的投資可行性研究,以此保證國有資產的回報率。
筆者認為,在此環節中需要充分發揮監管部門的力量,面對電信運營企業和廣電網絡企業大規模投資和建設背景,應該確保國有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全面統籌廣電系統、電信系統和電力系統的競爭關系,這樣才能保證電信網、廣電網和電網在大規模建設的同時建立良好的行業秩序,真正意義上促進國有資產得到有效利用。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三網融合的目標除了培植經濟發展亮點,改善消費者福利外,還有很重要一點是促進國家文化體制改革,激發國家傳媒市場的活力。也就是說,三網融合除了技術的升級和監管體制的融合外,還蘊含了內容生產機制市場化的內在要求,因此電信運營企業也在其中獲得了廣播電視部分內容制作權和傳輸權。
但國家電網目前規劃的電力光纖入戶工程充其量只能算是在接入網上增加了一個選擇,如何體現內容生產融合目前還無頭緒,而這些有關產業的長遠規劃都應在工程建設前期充分考量。
總之,針對電力光纖入戶建設,國家電網需要在前期做好充分調研和長遠規劃,并明確各階段的發展方向,以此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在這一過程中,監管部門與企業本身的作用同等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