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正在上班,只要有人闖入你的家,不僅家里會鈴聲大作,你還能收到短信“情報”,這僅僅是市經信委描繪的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兩化融合)后物聯網生活的冰山一角。市經信委官員說,我市城市化信息水平正在逐步與國際接軌,我市申報的“國家物聯網基地”也可能在近期授牌。
物聯網幫市民照家
在家里安裝上防盜系統,只要門窗不是正常打開的,家里的電話就會向主人手機發送報警短信,甚至還會向小偷發出警告,這樣的物聯網生活或許很快就會實現。
市經信委官員稱,我市正力爭在物聯網的芯片、傳感器等關鍵技術和制造業信息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培育一批圍繞物聯網產業的兩化融合新興產業和產品,“三年內實現產值500億,五年內突破1000億,助推信息產業上升為我市第一支柱產業。”
市經信委還透露了一個讓人興奮的消息。“我市3月份就申報了‘國家物聯網基地’,上月科技司復函給我們表示同意創建,可能近期就會授牌了。”目前,想要入駐該基地的企業已經有20多家,咨詢的企業達50多家。
兩化融合能多產20萬輛汽車
“與其他舉措相比,兩化融合真的是很難用數字來表現。”市經信委官員說。
不過,長安集團仍然拿出了“數字”成績。“我們對一條生產線進行了信息化改造”,長安集團相關負責人說,這條生產線以前2分鐘生產一輛車,6月中旬改造成功后1分鐘就能生產一輛車,也就是說每年能多生產15萬到20萬輛,“增加的生產值相當于多建了一條生產線”,而一條生產線的投資將近10多個億。
為了助推企業在兩化融合中“獲利”,我市還將在近期認定“物聯網”、“電子商務”等重點實驗室,還成立了全國首個CIO(首席信息官)協會,在這之前CIO只是一個自發的民間組織。
減少區縣“數字鴻溝”
盡管我市城市化信息水平已經在與國際接軌,但農村信息化仍然比較落后,減少“數字鴻溝”就是將城市與鄉村的信息化“掛”到一起,讓信息化真正進入三農家里。
2009年,我市農村信息化體系建設步入了試點探索階段,就是在當時,大足、忠縣成為了試點區縣。大足和忠縣通過信息化幫助農戶發送農產品信息、幫助農戶規范作業,還給農戶帶來了信息獲取的渠道,讓農戶清楚了解到目前市場上的需求情況。大足一個樸實的農民就是通過將自己種植的“雙季”花生信息發布在了網上,讓花生的零售價格從1元提升到了最高的3元。
市經信委表示,到2012年,我市將實現100%鄉鎮、90%行政村政務信息化;全市2000家涉農企業信息化管理;民生信息化覆蓋80%以上的農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