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許昌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創多項“全國之最” |
(發布日期:2006-12-6) 來源:
經濟日報
|
![]() |
|
|
河南省許昌市有不少“全國之最”————發制品生產規模最大的河南瑞貝卡股份有限公司;同行業中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專業化生產廠家許昌遠東傳動軸有限公司;全國最大的超硬材料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童鞋加工基地;全國最大的豆制品加工基地;全國最大的棉短絨集散地和全國最大的花木集散地等。
此外,許昌的繼電器生產、卷煙工業、中藥材生產加工等產業都在全國同行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所轄縣(市)經濟也各有特色:禹州市以鈞瓷和中藥材生產著稱于世;長葛市大周鎮是全國最大的有色金屬集散地;鄢陵縣是著名的花木之鄉;許昌縣的汽車零部件生產規模在全國首屈一指……許昌市市長李亞說:“許昌經濟可用兩個字概括:特色。無論工業,還是農業,都是如此。”
在許昌,不少特色產業以前規模較小、分布散亂、競爭力不強。產業“特”而不強,嚴重影響了經濟發展。近年來,許昌市委、市政府認識到規模化生產在當前市場經濟中的重要性,對廣大民營企業家提出發展要求,引導、幫助他們在謀劃企業發展時堅持幾條原則,即提升產業規模,從小打小鬧向規模經營轉變;提升產業層次,從粗加工低附加值向精加工高附加值轉變;提升管理水平,從家族式管理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提升經濟效益,從粗放經營低效益向集約經營高效益轉變;提升企業形象,從小作為小貢獻向大作為大貢獻轉變,不斷壯大規模,提高檔次,從而不斷提高競爭力。
特色產業的發展,歸根結底是企業特別是龍頭企業的發展。為了給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許昌市制定出臺一系列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許昌市委、市政府采取市領導分包重點企業的措施,每個市級領導都聯系一至兩個重點龍頭企業,對分包企業遇到的問題提供幫助。與此同時,大幅度精簡行政審批事項,使全市行政審批事項由清理前的2035項精簡至268項,精簡率達到85.3%。查處影響效能提升的各類案件198件,取消對企業、重點項目不合理收費近130萬元,組織處理100人,黨政紀處分7人,對44個單位的81名存在效能過錯行為的工作人員和18個單位當場實施了效能告誡。
為了把眾多的產業單位和要素整合起來,形成規模優勢,許昌市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將具有地方特色的發制品、鞋業、腐竹加工、電磁電氣、汽車傳動軸、中藥材加工、有色金屬加工、板材加工等各類特色產業聚集起來,逐步形成了經濟聚集區29個,聚集25個行業5028家企業,有力地促進了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
黃河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年產金剛石10多億克拉,總資產達20億元,躋身世界金剛石制造業前三強,是全國最大的超硬材料生產基地;以許昌縣為主的豆制品加工基地,年加工大豆12萬噸,生產腐竹7萬噸,國內產品市場占有率達60%;以鄢陵縣為主的棉短絨加工基地,其產品占到全國棉短絨市場的40%,是全國最大的棉短絨集散地;以鄢陵縣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擁有40萬畝花木種植面積,是我國最大的花木集散地,從業人員達12萬人,年交易額10多億元;許昌遠東傳動軸有限公司,生產各種汽車傳動軸4000多個品種,是全國同行業中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專業化生產廠家,產品出口到美國、韓國、菲律賓等14個國家和地區。
在一系列政策激勵推動下,許昌市下屬縣(市)也把特色經濟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長葛市通過政策引導,市場調節,努力使各種生產要素向重點企業傾斜,位于該市的大周鎮成為全國最大的有色金屬集散地;許昌縣著力發展檔發加工、童鞋加工、機械制造等特色產業,將在2至3年內,發展壯大以瑞貝卡為龍頭的檔發加工業集群、以華龍食品公司為龍頭的農副產品加工業集群、以駱駝鞋業為龍頭的制鞋業集群等,從而帶動縣域經濟的快速持續發展;魏都區民營科技園區,一度是五小企業的聚集地,市、區兩級政府引導民企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動非公經濟升級換代,整合后形成了兩家生產規模超65萬噸的大型造紙企業,成為全省最大的再生紙生產基地。
發展迅速的特色產業在許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今年,許昌市又發布了《關于加快和提升工業聚集區發展的若干意見》,許昌市東城區工業聚集區、長葛市有色金屬循環經濟產業園、禹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襄城縣焦化循環經濟產業園等特色經濟聚集區都被列入快速建設日程。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