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哈爾濱工程大學研制出的國內首臺可以為大型船舶“洗澡”的水下船體清刷、檢測機器人,可隨時隨地為龐大的船體進行清潔。據悉,該樣機已通過由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其綜合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據了解,哈爾濱工程大學科研人員研制的這臺機器人采用永磁吸附雙履帶結構,在遙控裝置的控制下實現水上、水下爬行和船體清刷作業。機器人可以適應水下20米以內的作業環境,同時攜帶三套刷具,按照高、中、低三種速度,靈活穩定地前進、后退、左轉和右轉,進行清刷作業;并可集成水下攝像系統、水下船體檢測設備,完成水下船體表面的檢查和檢測。
據該項目負責人、哈工程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黑龍江省水下作業技術與裝備重點實驗室主任王立權教授介紹,船舶必須定期進船塢進行清刷,目前國內存在著修船期長、船塢不足的問題,同時還增加了船舶的非營運時間和燃油消耗。由王立權、孟慶鑫、袁夫彩三位教授帶領的課題組瞄準了這一市場需求的空白點,于2003年起針對提高船舶水下清刷作業的自動化水平而展開了開創性研究。課題組歷時三年,終于成功研制出樣機。據測算,按水下清洗可節省6%的燃油來計算,對一年燃油消耗量1千萬噸以上的我國遠洋及沿海船舶來說,使用該機器人清刷每年的凈收益可達2億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