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內,重慶市計劃投資500億元,將當地汽車年產能提升到150萬輛,使自己成為“中國汽車名城”。
被稱為重慶“底特律”計劃的重慶市“十一五”汽車產業研究報告表明,重慶市計劃投入約500億元,使自己的汽車整車產能在2010年時提升至150萬輛,其中乘用車120萬輛,商用車30萬輛,同時努力擴大轎車的比重,把轎車的生產比重由目前的25%提升到70%。汽車產量占全國的15%以上,整車銷售產值達到1350億元。
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昨日在該市一家私營企業的新車上市發布會上也表示,重慶市將力爭在5年內將當地汽車年產能提升到130萬輛:長安汽車100萬輛,重慶一家民營企業15萬輛,其他企業15萬輛。不過他認為“130萬輛這一數字是保守了點”。
目前,重慶市正在角逐“中國十大汽車名城”稱號。重慶一家報紙援引重慶市一位官員的話稱,商務部2005年出臺通知,2007年以前將在國內選定10個城市入列十大汽車名城,入圍的城市可享受轄區內的汽車廠報批新車項目可減少審批時間、審批環節變為并聯快捷審批、減收企業3年所得稅以及國外企業進入內地投資時受商務部優先推薦等優惠。
重慶2005年汽車產銷量位居全國第三,占12.3%市場份額,入圍名都希望較大。不過受技術開發能力弱、零部件發展滯后、沒有汽車整車試驗場等因素制約,在競爭中仍處弱勢。
為彌補不足,重慶市經委本月擬定汽車產業專項扶持政策,設立汽車產業發展基金,并設法將保障30個汽摩零部件企業項目貸款。此外,還計劃在今年內投資10億元,在重慶市渝北區啟動汽摩試驗場建設,同時,同步組建汽車技術公共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