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增加技術及原材料進口緩解貿易摩擦 |
(發布日期:2006-11-28) 來源:
中國工業報
|
![]() |
|
|
記者近日從海關總署獲悉,今年前10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達14249.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4.1%,已超過2005年全年進出口總值。出口商品中,機電產品出口增長迅速,原油、成品油出口繼續下降。有關專家認為,持續高增的貿易順差已成為我國經濟的突出問題,今后應積極進口技術、原材料以及先進設備,緩解貿易摩擦。
海關統計顯示,前10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4397.1億美元,同比增長29.7%,占同期出口總值的56.4%;出口原油509萬噸,下降12.5%;出口成品油999萬噸,下降17.6%。同期,傳統大宗商品出口增長迅速。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777.8億美元,增長27.3%;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401.5億美元,增長18.2%。
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室主任金伯生研究員表示,《商務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了“十一五”期間我國進出口貿易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預計今年的增長速度將達到20%。從目前的統計情況來看,第一年起步很好,且呈現出三大特點。
一是經過不斷的調整,出口貿易結構逐步得到改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機電產品的出口不僅占據大頭,且所占份額不斷擴大,同時進口也開始注重原材料、生產資料和高新技術設備。前10月,我國進口初級產品1552.1億美元,增長29.1%。其中,進口工業制品4904.5億美元,增長18.6%,占同期進口總值的76%。
二是民營企業已成長為對外貿易主體,所占份額增長很快,如浙江以零企業出口起步發展至現在,出口總額繼廣東、江蘇、上海、北京之后排第五位。
三是外資企業還是出口生力軍,出口總額占到58%左右。
金伯生認為,當前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問題是貿易順差持續高增,今年前10個月高達1300億美元。這不僅造成我國外匯儲備迅猛增長,也引發不少貿易摩擦。造成貿易順差的原因一個是目前加工貿易已超過一般貿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另一個是國際產業轉移。隨著外商直接投資高位增長,我國貿易順差也在增大。
海關統計顯示,前10月我國一般貿易占同期進出口總值的42.7%,加工貿易占同期進出口總值的47.1%。金伯生表示,加工貿易順差是我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其他貿易方式總體上還處于逆差,而加工貿易出口約80%來自外商投資企業。我國雖是外貿大國,但出口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仍偏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份額很低,自主品牌產品出口還不到10%。所以,今后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改善外資投資結構、調整進出口結構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在繼續擴大出口的同時,應積極進口經濟發展所需的技術、原材料和先進的設備。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