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鼓勵企業開發國際礦業市場 |
(發布日期:2006-11-28) 來源:
中國工業報
|
![]() |
|
|
“中國政府鼓勵企業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國際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合作,并將為企業境外投資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在11月14日舉辦的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上,國家發改委工業司副司長熊必琳說,當前中國政府對礦產資源投資與貿易的導向是,“在資源立足國內的同時,加強與其他國家合作開發,實現互惠互利、雙方共贏。”
在能源日益緊張、勘礦法律法規亟待健全、大宗商品定價機制備受關注的敏感時期,中國礦勘業的發展對世界礦業發展的影響與日俱增。本次由國家發改委、國家商務部、財政部和國土資源部共同主辦的礦業大會,受到了包括國際三大礦業巨頭在內的業界普遍關注。對于即將開始的新一輪鐵礦石談判,熊必琳言簡意賅:“2007年全球鐵礦石供需關系變化將主要取決于中國。”
實力與信譽是境外投資取勝的關鍵
對于當前國際礦業投資的發展形勢,熊必琳指出,一些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參與資源開發還比較擔憂,采取各種各樣的限制。很多國家在開發資質條件及企業股權轉讓等多個方面制定了一些過于苛刻的條件,有的國家對來自中國企業的投資,無論規模大小,都進行嚴格審查,甚至以影響國家安全為名予以反對。
商務部合作司參贊趙闖同樣表示,中國企業在境外的礦產投資與開發,經常會受到猜忌、阻礙,甚至反對。從市場角度講,競爭是正常的,但遇到阻礙,甚至反對是不正常的,這往往有些非市場因素的作用。
由此,專家建議,中國企業加大海外投資的同時,也要加強與資源所在國的溝通,化解不必要的矛盾。同時,世界各國都應遵守國際貿易和市場經濟規則,進一步加強國際礦業合作。
趙闖認為,中國企業在境外領域開采礦產資源的合作,活躍了資源所在國經濟的發展,有效地促進了其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了其就業與稅收。同時,也拉動了中國與資源所在國雙邊貿易的發展,增進了雙方的友好關系。
毋庸諱言的是,中國對外礦產投資與合作才剛剛起步,投資規模小,水平不高,與世界礦業大國相比,在資金、技術、規模等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與會專家認為,加強礦業領域的國際合作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
熊必琳表示,中國政府將盡快建立健全投資、金融、風險管理、出入境等方面的便利機制,為企業境外投資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加強國際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中國政府將鼓勵有實力有技術的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礦業市場開發。熊必琳強調,境外投資能否取得成功,關鍵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企業要想取勝,關鍵是要靠自身的實力和信譽。
國際礦業經濟新秩序亟待建立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表示,中國政府已制定了鼓勵和規范國內企業對外投資合作的意見,鼓勵國內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開發礦產資源。同時,世界各國都應對此做出積極努力,各方需要加強對話、磋商和協調,盡快構建國際礦業經濟新秩序。
對于鐵礦石供給和開發問題,熊必琳再次強調我國進口鐵礦石的四點轉變:進口增量和增幅呈不斷下降趨勢;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呈不斷下降趨勢;國產礦產量大幅度增加;國內市場鐵精粉價格由高于進口礦轉為低于進口礦。“這足以說明,2007年全球鐵礦石海運貿易供需關系將主要取決于中國的需求。”他預測,2007年鐵礦石供需關系發展態勢將好于2006年,處于供需基本平衡狀態。
熊必琳認為,鐵礦石是鋼鐵生產的主要原料,關系中國鋼鐵行業穩定和國民經濟全局,中國政府十分關注,并對鐵礦石施行自動進口許可制管理,沒有數量和價格限制,進口渠道是暢通的。他表示,鐵礦石談判定價是企業行為,價格最終仍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
熊必琳同時強調,對于維護鐵礦石的國際貿易秩序,各國政府應著眼于長遠,切勿急功近利,以促進世界礦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
版權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為“中國電氣自動化網”的,版權均屬于中國電氣自動化網,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電氣自動化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轉載均有出處,本網對轉載文章不存在侵權等法問題。 |
|
|
|